云石斑鸭
英文名:Marbled Duck
学名:Marmaronetta angustirostris
【简介】
云石斑鸭(学名:Marmaronetta angustirostris),是鸭科云石斑鸭属的鸟类。该物种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因其独特的外观和有限的分布而引人注目。中等体型,分布于南欧、北非和西亚;包括西班牙南部、北非直至巴基斯坦和中国西部等地。
【外形特征】
云石斑鸭体型长约39至48厘米,体重雄性介于350至590克,雌性则为327至535克。雄性呈灰色带棕色,具显著斑点,头部纹理细腻,白颊,顶冠银灰,并带尾鸣白色。雌性外观相似,但头部轮廓更圆,顶冠略深色,脸颊呈污白,眼罩小。幼鸟色泽统一,斑点不显,眼罩较淡,喙和覆翅呈深色。
【生活习性】
云石斑鸭一般较为安静,夜间觅食活动频繁,偏好于植被丰富的浅水地区。它们主要生活于从淡水到微咸水域的小湖泊和水塘中。该物种摄取食物以植物种子、根茎、绿色叶类以及小型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
【鸣叫特征】
在展示或警戒时,雄性会发出类似白头鹞的鼻音令,而雌性与雏鸟也会模仿同样的叫声。
【繁殖习性】
云石斑鸭在繁殖期(4月至6月)内,通常在水边茂密植被中筑巢,由雌鸟单独孵化10至20枚卵,每卵孵化期约25至27天。雏鸟在50至54天大时离巢。
【外型辨识】
与针尾鸭及赤嘴潜鸭等鸭类易混淆,但云石斑鸭翼色较浅、无翼镜、大理石状花纹、深色眼罩及翅下羽色可持续呈浅色是其显著特征。
【保护状况】
该物种由于受到猎杀和栖息地破坏的双重威胁,在20世纪末期其数量大幅下降。现今被列于IUCN红色名录中的“近危”级别(NT),并在中国保护等级列表中列为二级保护。这种状况下,它们需要更多的保护措施以确保这一独特物种的长远生存。
【地理分布】
云石斑鸭主要栖息于富有湿地植物的浅水区域,分布范围广泛,从南欧、北非直到亚洲西部的国家和地区。繁殖期主要集中在西班牙南部、北非至巴基斯坦。非繁殖期则见于非洲北部地区和地中海附近的非繁殖地。野生种群数量有限,但由于栖息地的改变及人为活动的介入,它们的生理状态和栖息地正在逐步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