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鹑
英文名:Madagascar Partridge
学名:Margaroperdix madagarensis
【简介】
马岛鹑(Margaroperdix madagarensis)属于鸡形目雉科,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及Réunion岛。
【外形特征】
马岛鹑体长约26至30厘米,体重约220至250克。雄鸟拥有独特而醒目的头部和下体图案,而雌鸟则呈现暗褐色,并带有大型的鳞状斑纹。幼鸟与雌鸟外观相似。其虹膜呈深棕色至红棕色,喙部黑色,基部为蓝灰色,腿则是淡灰色。
【鸣叫特征】
马岛鹑通常被认为是相对安静的鸟类。该物种的鸣叫声包括一系列录音般的“cou”声,传播距离较远;持续的“weee-ooooooo”声,仅限于6至12米的范围内;以及被惊吓时发出的低音的“peet”声或短暂的高音颤音。此外,它们还可能因报警而发出“poa-poa-poa”的声音,或接触时发出低频的“bub...bub...bub...bub...”声,以及雄鸟和雌鸟互动时的特殊鼻音或咕噜声。
【生活习性】
马岛鹑栖息于地面开阔地区,包括森林边缘、灌木地带、草地、零散的桉树林、杂草丛生的农田等地,偏好次生植被和农业用地,而不适应密蔽的森林环境。在Réunion岛,偏好有良好覆盖的灌木区域,如废弃农田、蕨类和石楠植被,但不常见于高山石楠区。
【繁殖习性】
马岛鹑的繁殖季节一般未知,但在马达加斯加高原,3月至6月期间它们会在地面筑巢,并在草丛或灌木下隐蔽其巢穴。每窝产卵数量为15至20枚,卵色从棕色到橄榄色,带有深棕色或黑色斑点,尺寸约为35.3至41.7毫米×27.3至30.5毫米。完全由雌鸟孵化,孵化期大约为18至19天。幼鸟孵化后,呈现淡黄褐色,身上有暗褐色横向斑纹。
【外型辨识】
马岛鹑相较于鹌鹑和钮鹑,体型较大,且在起飞时翅音更为响亮。栖息环境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生境退化的问题显著。此外,在野生活动主要涉及种子、浆果、根茎和小型昆虫等食物来源。
【保护状况】
据IUCN评估,马岛鹑列为无危物种(LC),尽管在1930年代以来,其数量有显著下降趋势,当前数量估计较少。该物种在马达加斯加的多个保护区中均能发现,包括国家公园和特殊保护区。然而,由于年火灾导致的栖息地退化,以及猎杀和陷阱捕捉等因素,马岛鹑面临持续的威胁。近年来,猎杀压力有所减轻。
【地理分布】
马岛鹑的主要分布区域为马达加斯加(南部除外),并在Réunion岛有引入扩散的记录。此外,在Réunion的引入记录可以追溯至1845年,而毛里求斯记录则从约1770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