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角鸮
英文名:Bare-legged Owl
学名:Margarobyas lawrencii
【简介】
古巴角鸮,学名 Margarobyas lawrencii ,又称 Bare-legged Owl 。属于鸱鸮科下的单一物种,特有于古巴与青年岛。
【外形特征】
古巴角鸮是一种小型鸮类,体长约20至23厘米,重约80克。主要特征包括无耳羽簇、深棕色眼睛及奶油色面部盘,上体呈现棕色至红褐色,翼羽有白色横纹,肩部有白色斑点。下体颜色从灰白到黄白色不等,胸部有棕色条纹,喉部为棕色。成鸟羽毛与幼鸟相似,但幼鸟背部白色斑点较少,且雄鸟和雌鸟的羽毛无显著差异。古巴角鸮的腿部裸露,呈绿色。
【生活习性】
该物种主要在夜间活动,选择干燥森林、低地湿润林地、棕榈树林甚至是重度退化林地为栖息地。食性以昆虫为主,偶尔捕食小型哺乳动物、蛙类、蛇和小型鸟类。夜晚的叫声是特有的,类似于加速的“呼-呼-呼-呼-呼…”的节奏,类似弹跳球的声音,偶尔也会发出尖锐的叫声。
【鸣叫特征】
古巴角鸮的鸣叫特征为其特有的夜间叫声,类似于加速的“呼-呼-呼-呼-呼…”的节奏,类似弹跳球的声音。有时候还会发出尖锐的叫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从一月持续至六月,在木洞或者自然树洞中筑巢,一般利用啄木鸟留下的巢穴作为栖居场所。每窝一般产卵两枚,孵化主要由雌鸟完成。
【外型辨识】
古巴角鸮显著的特征是裸露的绿色腿和特有的叫声,可以通过这些特性来识别。
【物种区别】
与穴小鸮和古巴鸺鹠相比,该种在体型、眼部颜色、腿部羽毛覆盖程度或叫声模式上都有所不同。无耳羽簇也是其与其他鸱鸮类别的显著区分特征之一。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将其归类为无危(LC)物种,这意味着其数目仍在稳定,没有受到生存威胁。
【地理分布】
古巴角鸮只分布在古巴及青年岛,适应各种类型的林地,包括干燥森林、低地湿润林及退化林地。它们能够很好地适应人工改造的环境,在现今的人工景观中也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