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耳矿吸蜜鸟
英文名:Black-eared Miner
学名:Manorina melanotis
【简介】
黑耳矿吸蜜鸟(学名:Manorina melanotis)是雀形目吸蜜鸟科矿吸蜜鸟属的一种鸟类,仅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特定半干旱地带。
【外形特征】
成年个体体长约为23至26厘米,体重范围在43.5至60克之间。上身主要呈灰色,头部颜色从橄榄逐渐过渡为灰色,并且头顶配有一黑面具。下颚至胸部的斑点呈现黑白相间的花纹,腹部白色,两侧的翼缘及大腿呈现灰蓝色。幼鸟外观与成鸟相似,但颜色较淡且缺乏面部白斑;尾部尖端呈棕色,胸部颜色分布更为均匀。
【生活习性】
黑耳矿吸蜜鸟生活在成熟且未经人为干扰的半干旱灌丛林里,环境至少需保持45年未经燃烧的状态。这类鸟类的行为特点是常年定居,组成小团体活动,通常在不超过10公顷的范围内活动。非繁殖季节偶尔会扩大活动范围。食物主要包括各种无脊椎动物,如昆虫、蜘蛛等,偶尔也会采集花蜜。
【鸣叫特征】
段落中未提及黑耳矿吸蜜鸟的具体鸣叫特征。
【繁殖习性】
黑耳矿吸蜜鸟从9月到12月期间活跃于繁殖周期,有时春季也会继续繁殖。此期中,它们倾向于在固定范围的区域繁殖,巢间距有时仅25米。巢由树枝、草以及蛛网交织而成,通常位于树叉或浓密的灌丛枝叶间,距离地面1.5至4.5米的高度。每窝产卵数量为2至3枚,至少有三个成员参与孵化过程。此外,这些巢很容易受到寄生,其中淡色杜鹃有时会将蛋产在这里。
【外型辨识】
黑耳矿吸蜜鸟相较于黄喉矿吸蜜鸟(Manorina flavigula),有着不同的外部特征。例如,前者颊斑为全黑色,胡须纹比喉部更暗色,而后者胡须纹颜色较浅,颊斑区域有银色斑点。
【物种区别】
段落中未提及黑耳矿吸蜜鸟与其他物种的具体区别。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黑耳矿吸蜜鸟定为“濒危”(EN)状态。
【地理分布】
黑耳矿吸蜜鸟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具体为维多利亚州西北以及南澳大利亚州东部的半干旱灌丛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