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细尾鹩莺科 > 细尾鹩莺属 > 杂色细尾鹩莺
杂色细尾鹩莺

杂色细尾鹩莺

英文名:Variegated Fairywren

学名:Malurus lamberti

【简介】
杂色细尾鹩莺是一种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小型雀形目鸟类,属于细尾鹩莺科细尾鹩莺属。主要栖息地包括昆士兰州东南部至新南威尔士州东南部,偏好湿润且密集的植被环境。

【外形特征】
- 体长:14-15厘米
- 体重:6-11克

- 雄鸟(繁殖期):
- 头部有醒目的亮蓝色耳罩。
- 头部侧面的蓝比较暗,喉咙和颈背黑色。
- 上背呈“皇族蓝”,肩部栗色,尾羽灰蓝色。
- 腹部为乳白色,翅膀为深灰和棕色。

- 雌鸟与非繁殖期雄鸟:
- 主要为灰褐色。
- 脸上有红棕色的眼环和裸皮。
- 六个月大后会开始换羽,十二个月后形成黑色喙,并进入繁殖期。

【生活习性】
杂色细尾鹩莺栖息在提供密集覆盖的灌木丛区域,包括沿溪流两岸和干燥内陆的灌木森林。整年保持领地特征,呈现领域性。以昆虫为主食,如同蚱蜢、蝽象、甲虫、苍蝇、蚂蚁、黄蜂和蜘蛛;偶尔也会吃种子。表现为集群生活,并且群体会共同寻找靠近地面的食物。雄鸟尾巴壮观显眼,能帮助它们保持平衡。

【鸣叫特征】
- 基本鸣声:
- 高音连续短音。
- 每秒间隔为10-20个音节。
- 持续1-4秒,是细尾鹩莺中最柔和的鸣声。

- 其它叫声:
- 联系呼唤用的“tsst”或“seeee”,以及警报声“tsit”。

【繁殖习性】
- 繁殖期:春夏季。
- 每群可能存在多个繁殖配偶。
- 巢筑:
- 由雌鸟建造,通常是一个带有侧面入口的椭圆形穹顶结构。
- 主材料由草、枝条、树皮构成,内铺有细草、毛发和羽毛。
- 通常位于低矮的灌木或树木中。

- 每窝产卵数:2-4枚。
- 孵化期:14-16天。
- 共同抚育:
- 孵化和抚育小鸟的工作由拥有巢的雌鸟和所有的成年个体来共同承担。

【外型辨识】
某些亚种的雌鸟主要为蓝灰色。与紫背细尾鹩莺生活区域在Great Dividing Range附近有重叠,区别在于色彩、行为及地理分布。

【保护状况】
IUCN评级:无危(LC)。

【地理分布】
杂色细尾鹩莺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主要栖息地包括昆士兰州东南部至新南威尔士州东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