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胸蓬头䴕
英文名:Crescent-chested Puffbird
学名:Malacoptila striata
【地理分布】
月胸蓬头鵄分布于南美地区的巴西东北部和东南部,具体包括米纳斯吉拉斯州、巴拉那州、圣卡塔琳娜州以及东北部诸省,如马拉尼昂州和皮奥伊州。栖息于不同类型的半开放景观,包括湿润低地森林边缘、砍伐后的森林区域以及次生林。
【外形特征】
月胸蓬头鵄体长17.5至20厘米,体重40至47克。外观上,其头部和背部呈现黑褐色,点缀淡褐色条纹,面部基部红棕色,嘴周带有淡色或白色的“胡须”。翅膀呈暗棕色,带有淡色斑点,尾巴则为均匀的深棕色。最显著的是胸部有一条白色的近似新月形图案,位于宽大的黑带之下。下胸部为红棕色,腹中央为白色,两侧为淡棕色,并带有淡色斑点。
【生活习性】
通常单独觅食,但在跟随军队蚁群活动时可能会与其他鸟类一同觅食。尽管具体的饮食习惯尚未完全记录清楚,它们被认为是以无脊椎动物为主食。该鸟种多在开阔地带的边缘活动,如道路旁及空地边缘,较少进入森林深处,海拔分布范围从海平面至海拔2,100米。
【鸣叫特征】
月胸蓬头鵄发出高音的口哨声,连续音符数超过十个,叫声类似于小型暴鸟。大体内容为“bieh, bieh, bieh…”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从10月持续到次年1月。已知的巢穴是在土岸上挖掘的洞穴,然而关于繁殖生物学的具体细节与巢穴内的情况尚不清楚,特别是关于蛋的信息。
【外型辨识】
与**M. s. striata**相比,**M. s. minor**的体形较小,胸部带状图案更加清晰且下体更白,且腹部没有横纹。通过比较体型、胸部的颜色和下体特征等可以对这两个亚种进行区分。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M. s. striata**的保护状态评估为“较低关注”(**LC**),基于其估计的种群数量超过72,000个成熟的个体,尽管其种群数量已被认为是正在减少的。然而,**M. s. minor**则被列为“濒危”(**Endangered**),因其所处地区的森林砍伐加剧而导致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乃至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