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丛鵙
英文名:Monteiro's Bushshrike
学名:Malaconotus monteiri
【简介】
蒙氏丛鵙(学名:Malaconotus monteiri),又称为Monteiro's Bushshrike,属于雀形目丛鵙科丛鵙属,主要于非洲喀麦隆西南部和安哥拉西北部山区森林中分布。
【外形特征】
蒙氏丛鵙是一种体长约为25至26.5厘米的中型鸣禽。具有独特的灰色头部、眼睛醒目、厚实的钩状喙,背部橄榄色,喉部鲜黄色。乌群众身橄榄绿,翼部带有黄色斑块,腹部明亮黄色,胸橙色,而翼下则呈现出暗灰色的黄边。成年雄鸟与雌鸟外观相似,幼鸟特征尚未被确切记录。
【生活习性】
该鸟种常出没于热带湿润山地森林的中上层和树冠区域,倾向在咖啡林边地和次生森林中活动。它以缓慢谨慎的方式觅食,主要在枝条间跳跃搜寻食物,并显示定居倾向,缺乏迁徙行为。
【鸣叫特征】
蒙氏丛鵙的叫声表现为沉稳的呻吟声,“whhooooooo”,并伴有尖锐而刺耳的咔哒声和嘶嘶声。
【繁殖习性】
有关繁殖的具体信息目前尚未获得全面的数据。
【外型辨识】
与灰头丛鵙相比,蒙氏丛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深灰色眼圈,以及更为宽阔的眼周白色区域。尽管如此,在鸣叫声方面,该物种可能难以从其他同属物种中区别开来。
【保护状况】
蒙氏丛鵙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近危(NT)物种,由于其栖息地受到破坏,从而使其面临生存威胁,尤其是在喀麦隆山脉以及安哥拉的区域。尽管具体影响程度尚不清楚,其栖息地的持续破坏仍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
【地理分布】
蒙氏丛鵲主要分布在喀麦隆西南部的山区森林以及安哥拉西北部的河岸、画廊林和咖啡林区域,例如Kumbira森林和Mt Njelo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