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长嘴莺
英文名:Pulitzer's Longbill
学名:Macrosphenus pulitzeri
【简介】
普氏长嘴莺(Macrosphenus pulitzeri)是一种小型鸟类,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的安哥拉西部。其特征包括纤长直挺的喙和带有淡色的眼圈。普氏长嘴莺的羽毛为橄榄褐色,喉部呈淡黄色。
【外形特征】
普氏长嘴莺体长约12厘米,头部顶部、背部及尾巴呈深橄榄褐色,头部侧面颜色稍显灰暗,飞羽边缘也是橄榄褐色。翘起的下巴是淡黄色,腹部则为橄榄色,胸部侧边和侧胁部颜色更深,腹部偏黄,大腿和下尾覆羽是肉桂棕色。它的虹膜是灰白色,上喙暗褐色,下喙基部略带粉色,而跗跖部则是粉红色。
【生活习性】
普氏长嘴莺主要栖息于安哥拉西部干燥的常绿森林,偏好在中层灌木丛中活动,特别喜欢稠密的森林层带。其详细的觅食习性及食物来源目前尚未详尽记录。
【鸣叫特征】
普氏长嘴莺的鸣叫声独特且低沉,通常发出连续的双音节“peet-treeya”音,易于辨识。
【繁殖习性】
原文未提供相关信息。
【外型辨识】
普氏长嘴莺与灰长嘴莺体型相近,但其体型稍大且尾巴更长。另外,它可能被误认为某些绿鹎,不过绿鹎的体型更小,尾巴更短。可利用喙的大小与形状以及特有的大声鸣叫来进行准确辨认。
【物种区别】
普氏长嘴莺容易与灰长嘴莺和某些camaropteras混淆,但普氏长嘴莺体型更大,翅膀也不具备鲜艳的绿色。此外,普氏长嘴莺可能被误认为是某些绿鹎,但绿鹎的体型更小,尾巴更短。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名录,普氏长嘴莺被列为“EN”(濒危)状态。目前,估计全球数量不足1000只,其栖息地的分布面积和质量都在下降,主要受农业扩张和森林砍伐的威胁,例如由咖啡种植园向刀耕火种农业转变。
【地理分布】
普氏长嘴莺仅限于非洲西部的安哥拉境内。这里主要存在于南纳米比(卡穆库伊)悬崖地带,以及向南延伸至库安扎省南部(加贝拉)的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