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夜鹰目 > 夜鹰科 > 大毛腿夜鹰属 > 毛腿耳夜鹰
毛腿耳夜鹰

毛腿耳夜鹰

英文名:Great Eared Nightjar

学名:Lyncornis macrotis

【简介】

毛腿耳夜鹰(学名:Lyncornis macrotis),为夜鹰科夜鹰属中型鸟类。其显著的耳朵和复杂的棕色调羽毛使其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广泛存在。

【外形特征】

毛腿耳夜鹰体型较大,体长约31至40厘米,体重一般为125至151克左右。背部以棕色和黑色为主,覆盖着奶黄色或淡黄色的颈环;肩部和翅膀上的羽毛有奶油色调,点缀着淡黄色和肉桂色斑点;喉部下方配有一个明显的白色斑块。下体颜色较深,带有一些模糊的棕色条纹。

【生活习性】

毛腿耳夜鹰主要在森林空地、其邻近的草地和居民区附近活动,捕食以飞行中的昆虫为主。繁殖季节为每年的不同时间:南印度1月至5月(主要集中于2月至3月期间);马来半岛同时间段;北苏拉威西岛则可早些开始,于10月便观察到含卵巢;在佩伦岛(班盖群岛),10月初亦观察记录到幼鸟的存在。

【鸣叫特征】

毛腿耳夜鹰具有独特的叫声特征,在繁殖季节尤为明显。其叫声与该种鸟类的显著特点相关联。

【繁殖习性】

每巢一般产一枚椭圆形卵,颜色为乳白色或肥胖鱼粉红,并带有浅灰色和红色的大理石纹和斑点。这些蛋常直接产于森林下的干燥地面或树叶上。

【外型辨识】

毛腿耳夜鹰拥有显著竖立的“耳朵”、优秀的伪装以及突出的白色喉部斑块,是识别该种鸟类的关键特征之一。

【保护状况】

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的评价,毛腿耳夜鹰被列为无危物种。尽管存在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影响,但该物种仍然在多个保护区中得到保护。

【地理分布】

毛腿耳夜夜鹰广泛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越南、泰国、缅甸、老挝、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在中国大陆仅于云南省西部被记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