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拟啄木鸟
英文名:White-headed Barbet
学名:Lybius leucocephalus
【简介】
白头拟啄木鸟,英文名:White-headed Barbet,学名:Lybius leucocephalus。该鸟类属于䴕形目非洲拟啄木鸟科非洲拟啄木鸟属,体长约18-19.5厘米,体重在45至80.5克之间。头部为白色,全身其他部位则为黑白色相间。常见于非洲中东部、中西部及西南部的多种自然环境。
【外形特征】
白头拟啄木鸟是一种中大型鸟类,头部纯白色,背部黑色,腹部带有棕色并遍布白色条纹。翅膀为黑色,并有白色斑点,尾巴可能是黑色或白色。喙呈黑色,具有明显的‘牙齿’状突起。幼鸟的头部羽毛颜色较深,可能呈现灰色或棕色,而喙的颜色也相对较淡,‘牙齿’状突起可能不明显或缺失。
【鸣叫特征】
白头拟啄木鸟的叫声具有重复的“wheet”音和快速的叽喳声,这些鸣叫通常由群体商议发出。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广泛分布于非洲的多种环境,包括开阔的草原、花园、茂密的林地及画廊森林。它们尤其喜欢单位无花果附近环境,利用无花果和紫葳树进行觅食和筑巢。白头拟啄木鸟是高度社会群体中的成员,通常以小群生活。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北半球通常是2月至6月,肯尼亚地区在8月至12月,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的部分地区为12月至3月,有记录表明乌干达部分地区6月也有繁殖现象。白头拟啄木鸟通常会在无花果树、紫葳或其它软木材树上挖掘出巢穴,位置通常在枯枝上,高度在5-20米。每窝可产卵2至4枚,孵化期持续15-21天,所有成年个体共同参与孵化。雏鸟喂养通过直接喂食或反刍的方式进行。
【外型辨识】
除了明显的白头特征,其翅膀上的大量白色斑点也是易识别特征。与Lybius leucogaster的不同之处在于L. leucocephalus的下体更多的为白色,上体则带有棕色,翅膀的白色范围不仅限于肩羽条纹,尾巴则是黑色或白色。而L. senex的下体则更白,上体更多呈棕色,翅膀的白色范围仅限于肩羽条纹,尾巴为黑色。
【保护状况】
白头拟啄木鸟的保护级别为IUCN无危(LC),表明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未面临严重威胁。
【地理分布】
白头拟啄木鸟分布在非洲的中东部、中西部和西南部。具体的地理范围包括了安哥拉南部高地(Huila和Namibe)、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尼日利亚、南苏丹、坦桑尼亚和乌干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