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嘴拟啄木鸟
英文名:Black-billed Barbet
学名:Lybius guifsobalito
【简介】
黑嘴拟啄木鸟(Lybius guifsobalito),又称非洲拟啄木鸟,是一种属于䴕形目、非洲拟啄木鸟科的中型鸟类。该种鸟类主要集中在非洲东部几个国家。
【外形特征】
黑嘴拟啄木鸟体长约16-18厘米,体重35-57克。头部和脸部为红色,身体以黑色为主。其喙呈黑色,带有一个或两个牙齿状结构。未成年鸟类的头部颜色会倾向橙色,且面积较小,喙部没有牙齿状结构。
【生活习性】
黑嘴拟啄木鸟栖息于海拔900-2200米之间多种环境,如开放森林、森林边缘、灌木丛、花园以及含有香蕉树、无花果树等多种果树种植区。它们的食物来源多样,包括浆果、水果(例如无花果、番石榴、木瓜等)、蚂蚁、白蚁、甲虫及其他昆虫。
【鸣叫特征】
黑嘴拟啄木鸟的鸣叫声响亮,发出低沉的咕噜声及一系列双音节的"KOOP-pup",还有更为复杂的交流方式,包括喋喋不休、摩擦声和"kek"音符。它们通常会形成鸟群二重唱或偶尔三鸟合唱,不同性别的鸟发出不同的声音,一为低沉的“啊-扑特”,另一为高音的“挈-卡”。每段会持续约3-10秒。
【繁殖习性】
根据IUCN的资料,黑嘴拟啄木鸟的保护状态目前未知。
【外型辨识】
黑嘴拟啄木鸟可以通过头部更为广泛的红色区域和更为黑化的下体与相似的黑领拟啄木鸟区分开来。两者的地理分布区域并无重叠。
【物种区别】
黑嘴拟啄木鸟可以通过头部更为广泛的红色区域和更为黑化的下体与相似的黑领拟啄木鸟区分开来。两者的地理分布区域并无重叠。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资料,黑嘴拟啄木鸟的保护状态目前未知。
【地理分布】
黑嘴拟啄木鸟分布区域包括东苏丹、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中部及西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乌干达中部、肯尼亚西部以及坦桑尼亚西北部。其分布正逐步扩展至肯尼亚西部,最近还被报告出现在喀麦隆北部和中非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