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额短尾鹦鹉
英文名:Orange-fronted Hanging Parrot
学名:Loriculus aurantiifrons
【简介】
橙额短尾鹦鹉(学名:Loriculus aurantiifrons),又称橙前额悬挂鹦鹉,是一种生活在新几内亚及其周边岛屿森林地带的小型鹦鹉。它们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短尾鹦鹉属的一员,体长约10厘米,平均寿命可达15年左右。
【外形特征】
橙额短尾鹦鹉体型小巧,尾部较短,羽毛主要为绿色。雄性前额呈明亮的金黄色,并有红色的喉部斑块,胸部、腹部以及尾下覆羽为黄绿色,背部两侧为黄色,而翅膀底面则呈蓝绿色。雌性橙额短尾鹦鹉的前额呈蓝绿色,喉部无红色斑块,整体色彩较雄性暗淡。幼鸟与雌鸟相似,但无红色喉部斑块。
【生活习性】
橙额短尾鹦鹉偏好群居,常组成小群体在树林或农田植被中活动。它们主要以榕树的果实、花蜜和麻栗种子为食。由于这些鹦鹉常常吊挂在树枝上休息和玩耍,因此它们也被称为悬挂鹦鹉或悬吊鹦鹉。栖息地通常位于平原和低山的林木或耕地植被的区域,覆盖从干燥到热带低纬度森林的各类地理环境。
【鸣叫特征】
未在原文中提及。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每年的4月至8月间。雌鸟每次产下3至4颗卵,通常需要两天来完成。未受精的卵相当常见,孵化期大约为20到22天,幼鸟一般在孕期满约一个月后会换上完全的羽毛。
【外型辨识】
橙额短尾鹦鹉共有三种亚种,分别是指名亚种 (L. aurantiifrons aurantiifrons)、巴布亚亚种 (L. aurantiifrons batavorum) 和古迪纳夫岛亚种 (L. aurantiifrons meeki)。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尤其是岛屿地带和山地森林区。
【物种区别】
未在原文中提及。
【保护状况】
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橙额短尾鹦鹉被分类为低危(LC)物种。这一评估标准确认,该物种无接近导致存续脆弱的生物多样性危机(如特定区域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下降或繁殖区域的环境污染)。
【地理分布】
未在原文中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