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雁形目 > 鸭科 > 冠鸭属 > 冠鸭
冠鸭

冠鸭

英文名:Crested Duck

学名:Lophonetta specularioides

【简介】

冠鸭(Lophonetta specularioides)是一种原生于南美洲的鸭科鸟类,主要以水生无脊椎动物及藻类为食。翘鼻麻鸭,亦称冠鸭、白鸭、翘鼻鸭、掘穴鸭、潦鸭,属于雁形目鸭科麻鸭属的一种鸟类。

【外形特征】

冠鸭身形可达52厘米,体型较大,头部呈现出浅棕色,顶部有一短小且浓密的独特羽毛冠。胸部羽毛橙黄色,并带有深咖啡色边缘,脖子呈白色,嘴部及腿则呈深灰色。翅膀部分还有一大块明显的白色翼镜,初级及次级飞羽上有黑色条纹显现。

翘鼻麻鸭体羽大多为白色,头及上颈部位黑色并带有绿色光泽;嘴向上翘,红色或紫红色;繁殖期雄性上嘴基部会形成一红色瘤状物。背部到胸部有一条宽阔且呈栗色的环带,尾羽末端黑褐色,腹中央呈现出一条宽的黑色纵带。其余体羽则为白色。

【生活习性】

冠鸭生活于各种类型的水体环境中,包括湿地、湖泊、沼泽、缓慢流动的河流乃至海岸线。它们主要漂浮于水面,并通过过滤泥沙、淤泥或石子来捕食水生生物,主要食物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藻类。

翘鼻麻鸭栖息于各种水体区域,包括江河、湖泊、河口、水塘及其附近的草原、荒地、沼泽、沙滩乃至内陆淡水环境以及沙滩、咸水湖区及远离水域的开放式草原等。尤其喜好平原湖泊地带。

【鸣叫特征】

冠鸭和翘鼻麻鸭均没有关于鸣叫特征的具体描述或记录。

【繁殖习性】

冠鸭的繁殖期因地理区域不同而不同,通常安第斯山脉地区的种群在1月至3月繁殖,而低地种群则在10月至12月繁殖。它们的巢穴通常设在靠近水源的地面,隐藏于草丛或蕨类植物中。每窝产卵5至8枚,孵化期大约30天,由雌性独自孵化,雄性则在雏鸭早期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翘鼻麻鸭在2岁达到性成熟的小龄阶段,在越冬及迁徙过程中会形成阵营并择偶。交配行为在水中或陆地上进行。繁殖时间段为每年的5至7月,在陆地或河滩的隐秘洞穴或挖掘的地上穴中产出巢穴。通常每窝生产7到12枚卵,大多数情况下为8到10枚,孵化时间为27至29天,由母鸟独自孵化,公鸟在巢穴周围警戒。

【外型辨识】

冠鸭最为显著的特点为其头部羽毛冠和眼周积累的暗色面罩。它们瘦长的躯体、长尾及羽毛冠特征使其在野外易于识别。

【物种区别】

与其他属下的物种对比,冠鸭最显著的特点为头部羽毛冠和眼周积累的暗色面罩。它们体型较大,胸部橙黄色,翅膀有白色翼镜,嘴部及腿呈深灰色。相比之下,翘鼻麻鸭体羽主要为白色,头和上颈部则为黑褐色,带有绿色的金属光泽;嘴呈红色,尖端向上翘起。

【保护状况】

冠鸭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无危(Least Concern, LC)级别,表明其在全球范围内种群数量稳定。翘鼻麻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2016年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评定为无危(LC)级别。

【地理分布】

冠鸭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包括低海拔至安第斯山脉的多个区域。在中国,翘鼻麻鸭广泛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青海以及新疆等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