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冠鹰雕
英文名:Long-crested Eagle
学名:Lophaetus occipitalis
【简介】
长冠鹰雕,别名Long-crested Eagle(学名:Lophaetus occipitalis),属于鹰形目鹰科长冠鹰雕属的鸟类。它们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至南部的森林边缘和湿润地区。
【外形特征】
长冠鹰雕是一种体型大而结构精健的鸟类,体长在53-58厘米之间,体重雄性约为912-1300克,雌性稍大,可达1300-1500克。其最明显的特征为显著隆起的羽毛冠,全身色呈黑褐色,羽毛根部亦带有白色斑块。眼睛颜色因性别不同而异,雄鸟为亮黄色,而雌鸟的眼睛可能颜色较暗淡;此外,它们的嘴唇和脚部颜色均为黄色。成年个体的尾巴黑色,带有淡灰色条纹;头部后方的羽毛形成特征性的翘起羽毛冠。
【鸣叫特征】
在繁殖季节,长冠鹰雕的鸣叫声特别活跃,能够发出响亮、刺耳的‘keeeyah’呼叫,声音拖长,在结尾处音调会下降。除了繁殖期外,它们也会在栖息时发出一系列急促的‘kik-kik-kik...’声音。
【生活习性】
偏好栖息于开阔树林、森林边缘以及邻近湿地和长草区的林地。它们善于利用松树和桉树种植园及小型农田。这类鹰雕可栖息于海拔从海平面到2000米,甚至偶尔可以高达3000米。它们倾向于在一个固定点停留很长的时间,偶尔才会翱翔天际。雨季期间,鼠类数量增加时,长冠鹰雕常常不仅停留在湿润地带,也会在此处繁殖。
【繁殖习性】
繁殖通常发生在雨季,但时间没有严格规律,它们有可能在一年中多次成功繁殖。由树枝构成的巢直径为50-80厘米,深达15-30厘米,位于高树的上部枝杈。它们每窝产下的卵数量为1至2枚,孵化期为42天。第一层绒羽为浅灰色,第二层背部为灰色,腹部为白色。雏鸟离巢的时间在53-58天之间。一对父母有时可以成功抚养两只雏鸟,在某些情况下,还能在同一年内二次繁殖。
【外型辨识】
与维瑞奥克斯鹰相比,长冠鹰雕身形更加紧密,尾巴较短,翅膀宽大且末端方正。无论年龄阶段,长冠鹰雕都拥有明显的羽冠作为辨识特征。相比之下,雌鸟比雄鸟平均大7%,重27%,羽冠稍短,跗跖部分呈现杂乱的棕白相间色彩。
【保护状况】
长冠鹰雕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森林和湿地的大规模破坏,但凭借利用异域种植园等次生林地,其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增加的趋势。目前,该物种受IUCN列为“无危”级别的保护。
【地理分布】
长冠鹰雕广泛分布于非洲范围内,向西能够抵达塞内加尔及冈比亚,向东延伸覆盖到埃塞俄比亚,南端可以达到纳米比亚东北部、博茨瓦纳北部、津巴布韦、莫桑比克以及南非的东部和南部地区。此外,它也被确认在中国东北及中西部山区有分布。
【物种区别】
虽然当前被归在单型属Lophaetus下,但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该物种与斑鹰科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分支,包括乌雕、小乌雕等。未来,这些物种可能被统一归类在属Lophaetus下。此分类调整如有变更,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长冠鹰雕的系统分类位置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