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梅花雀科 > 文鸟属 > 白腰文鸟
白腰文鸟

白腰文鸟

英文名:White-rumped Munia

学名:Lonchura striata

【简介】
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又称白丽鸟、禾谷、十姊妹、算命鸟,是雀形目梅花雀科文鸟属的一种小型鸟类。它们主要栖息于热带亚洲大陆以及一些邻近岛屿。

【外形特征】
成年后,白腰文鸟体长约11至12厘米,体重在9.5至13克之间。头部和背部的羽毛呈现黑褐色或褐黑色,肩部有纤细的白色羽纹,腹部和腰臀部则为白色。眼圈灰色,虹膜深棕色,喙呈深灰色,下喙淡蓝灰色,腿呈灰色。雌雄鸟在外型上几乎没有差别。

【生活习性】
白腰文鸟分布广泛且生态适应力强,栖息于草地、灌木、稻田、林缘及村庄花园等各种环境。它们在繁殖季节选择竹子、树木或现有洞穴中搭建巢穴。在印度,主要活动于海拔1200米以下,夏季有时上升至2500米;在马来西亚半岛,最大栖息高度可达2000米以上。这些鸟类对食物并不挑剔,以植物种子为主食。

【鸣叫特征】
雄鸟会吟唱响亮的叫声,如“peep!”;雌鸟则发出“trtrrrt”的双音或多音颤音。它们的歌唱以一系列快速上升后下降的音符为特征。

【繁殖习性】
白腰文鸟的繁殖期较长,多集中在2月至9月,有时在1月至8月也会有繁殖活动。雄鸟会展示求偶舞蹈,并与雌鸟一起搭建巢穴。通常产出3至6枚卵,特别大型巢可多达10枚,孵化期大约14天。雏鸟孵化初期由双亲共同抚养,喂养时间很长,大约需要19天左右。

【外型辨识】
白腰文鸟与其它文鸟的主要区别在于腰部和腹部呈现独特的白色。亚种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下体条纹和头部黑褐色程度的不同。

【保护状况】
白腰文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组织(IUCN)评定为无危(LC)物种,因数量丰富分布广泛而无需特别保护。

【地理分布】
在中国常见于平原、山脚及农业地区,活动范围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