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梅花雀科 > 文鸟属 > 黑脸文鸟
黑脸文鸟

黑脸文鸟

英文名:Black-faced Munia

学名:Lonchura molucca

【简介】
黑脸文鸟学名Lonchura molucca,是雀形目梅花雀科文鸟属的鸟类。这种鸟类广泛分布于草地、灌木丛、稻田等开阔地带,主要见于澳新界,包括印度尼西亚多个岛屿。

【外形特征】
成年体长约为10至11厘米,体重约为12克。雄性成鸟具有显著特征的黑色头部至胸部,颈部及背部为棕色并带有条纹。臀部则为白色,带有细小的黑色波纹。其尾部和尾上覆羽为黑色,上翼为深棕色。雌鸟与雄鸟外观相似,但背部条纹更为明显。幼鸟整体上体为褐色并带有不同程度的深暗色斑点或条纹。

【生活习性】
该物种喜欢栖息在草地、灌木区、稻田等开阔地带,偶尔会集结成小群觅食。主要以草本植物的种子为食,但有时候也会捕食小型昆虫。

【鸣叫特征】
黑脸文鸟的叫声高亢,类似小型金属喇叭发出的“krrit”切切实实地模拟了鸟儿的自然叫声。

【繁殖习性】
黑脸文鸟在繁殖季节构建用草制成的巢,往往会在雨季结束及旱季开始时进行筑巢及产卵,产卵数量通常为4至5枚。孵化期为15至16天左右。雏鸟在巢中会表现出粉白色的背部和白色绒毛。

【外型辨识】
与鳞胸文鸟不同,黑脸文鸟的头部是黑色而非鳞状羽毛形成的条纹状,且臀部更显白一些。再者,五彩文鸟幼鸟的幼鸟喙通常比黑脸文鸟来的粗大一些。

【物种区别】
与鳞胸文鸟不同,黑脸文鸟的头部是黑色而非鳞状羽毛形成的条纹状,且臀部更显白一些。再者,五彩文鸟幼鸟的幼鸟喙通常比黑脸文鸟来的粗大一些。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黑脸文鸟的保护状况被列为LC(无危),幸好它们数量比较充足,广泛分布于多个岛屿,甚至是城市中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地理分布】
黑脸文鸟主要分布在华莱士区,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