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顶文鸟
英文名:White-capped Munia
学名:Lonchura ferruginosa
【简介】
白顶文鸟,学名Lonchura ferruginosa,是一种雀形目梅花雀科文鸟属的鸟类。它们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巴厘岛,有时也会出现在苏门答腊南部。
【外形特征】
白顶文鸟身长约11至12厘米,体重约10克。头部至颈背呈白色,上体为深栗色,尾羽覆羽边缘及中央尾羽带有红至橙红色。颈部下方至胸部为黑色,两侧宽泛的锈色延伸至下胸形成锈色带,腹部至尾下覆羽为纯黑。虹膜呈深棕色,眼环为深灰色,喙为淡灰色,腿则为灰色。雌雄鸟相似,但雌鸟的胸部锈色带可能更宽。幼鸟呈现温暖的棕色上体和淡黄色的下体。
【生活习性】
白顶文鸟栖息于草地、沼泽地带和稻田边,常见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海平面区域。主要以草籽为食,尤其是稻谷。这些鸟类通过攀爬茎叶伸展身体取得食物,经常以大型群体活动。
【鸣叫特征】
春天时,白顶文鸟进入繁殖季节。雄鸟会在求偶过程中衔着一根干茎飞舞,当雌鸟接近时,则放下面条状物并开始鸣唱和摆动动作。
【繁殖习性】
巢形如球状,侧面有入口,主要由草茎和叶子构建,隐藏于草丛和其他植被中。一个巢约有4至7枚卵,孵化期为13至14天。雏鸟出生时皮肤粉红色,并延及尾部以外部位裸露,但是胸部会长出绒毛。雏鸟约3周离巢,双亲至少在幼鸟离巢后2周内继续饲养。
【外型辨识】
它们与白头文鸟相似,但颜色更为深沉,特别是喉咙和胸部的颜色差别显著。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白顶文鸟评为无危(Least Concern, LC)物种。
【地理分布】
白顶文鸟自然分布于爪哇和巴厘岛,在苏门答腊南部有零星记录。此外,在帕劳群岛也有人工引入观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