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蝗莺
英文名:Common Grasshopper Warbler
学名:Locustella naevia
【简介】
黑斑蝗莺,学名 Locustella naevia,属于雀形目蝗莺科蝗莺属。广泛分布于欧洲温带地区和西部古北界的迁徙性鸟类,冬季迁移到北非和西非度过。该物种的模式产地位于意大利,身体大小中等,约13厘米长,重12-18克,体型纤细,背部呈现斑驳的橄榄棕色或灰褐色,腹部为白灰色,尾下覆羽有斑纹。
【外形特征】
黑斑蝗莺长12.5厘米,体重12-18克,尖细体型。背部橄榄棕色或灰褐色,具明显斑点。上翼覆羽和三级飞羽深棕色,外缘橄榄棕色。腹部白及其喉部,胸微有深棕色斑点。虹膜深橄榄棕色,喙和腿色浅。
【鸣叫特征】
叫声独特,声音高而连续,类似电锯声或远处传来的蝉鸣,时长可达数分钟。
【生活习性】
栖息在林缘、潮湿牧场、高草丛、芦苇沼泽、田间边缘等,高度不超过500米,有时可达1800米,在非繁殖季节主要出现在热带地区。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为4月末至7月中旬,每窝产卵3-7枚,孵化期12-15天,幼鸟大约10-12天离巢。成年人独居,繁殖于地面或接近地面的密集植被之中,尤其偏好广布的柳树或桦树灌木丛。
【外型辨识】
与其它蝗莺相比,黑斑蝗莺有更清晰的上部条纹和斑点,以及独特的叫声。
【保护状况】
被IUCN评价为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繁殖区域包括欧洲温带地区及西部古北界。非繁殖季迁徙至亚洲及非洲北部。具体繁殖范围包括西班牙、法国、意大利、保加利亚、英国、荷兰、俄罗斯西部等地区,冬季则迁移到北非、印度、斯里兰卡等地。
在中国,该物种常见的区域包括新疆地区。IUCN列出该物种无危机(LC)等级,并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