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蝗莺科 > 蝗莺属 > 高山短翅蝗莺
高山短翅蝗莺

高山短翅蝗莺

英文名:Russet Bush Warbler

学名:Locustella mandelli

【简介】
高山短翅蝗莺(英文名:Russet Bush Warbler,学名:Locustella mandelli),属于雀形目蝗莺科蝗莺属的鸟类。该物种分布广泛,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到中国中部和东南部,包括不丹、印度东北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地区,还包括菲律宾和中国大陆南部及台湾。

【外形特征】
高山短翅蝗莺体长约13-14厘米,重约10克。鸟体呈中等到深栗褐色,头顶、耳羽、颈背和上体,包括翅膀和尾巴颜色为锈褐色或栗褐色;部分个体具有几乎白色的眉纹,与暗淡面颊形成对比;喉咙呈白色、灰色或淡黄色,两侧有斑点;胸部、侧腹和尾下覆羽为深褐色,胸部有时较灰暗,尾下覆羽边缘相对浅色;虹膜为棕色,喙为黑色,下颌基部有黑色裸皮;腿呈粉红棕色。雌雄鸟的羽毛特征相似,幼鸟可能非常暗褐色,头部几乎纯暗,腹部中央部分较淡黄褐色,尾巴比成鸟短且尖锐,下颚基部颜色为灰粉色。

【生活习性】
高山短翅蝗莺喜欢栖息在较为开阔的灌木边缘环境,偏好密集植被的缠绕和灌丛。在过度生长的耕地上和田间也较为常见。随着季节变化,该物种可能会进行海拔迁移,冬季会迁移到较低的高度,甚至到达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平原。部分亚种,例如华夏亚种(melanorhyncha亚种),是长途迁徙者,在冬季会在香港等中国东南部地区较为常见。

【鸣叫特征】
高山短翅蝗莺的鸣叫声开始时类似于嗡嗡声,随后是一连串的双音节“tick”声。

【外型辨识】
与其他短翅蝗莺属鸟类如棕褐短翅蝗莺、斑胸短翅蝗莺和北短翅蝗莺相比,高山短翅蝗莺主要在喙部、面部、胸部羽毛布局和尾下覆羽的斑点图案上有所不同。高山短翅蝗莺喙部较为粗壮且全黑,面颊暗色,喉部斑点较少,尾下覆羽的斑点不显著,尾巴较长,喙部尺寸更大。

【保护状况】
高山短翅蝗莺被列为IUCN无危物种(LC),并已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该物种的繁殖地主要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中国中部和东南部,中国大陆的分布区域在南部和台湾。这是全球分布范围的一部分,从东至菲律宾的北吕宋岛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