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短翅蝗莺
英文名:Baikal Bush Warbler
学名:Locustella davidi
【简介】
北短翅蝗莺(又称贝加尔短翅莺或北短翅莺)为一种小型、体型粗短的旧大陆候鸟。繁殖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部至中国东北部以及朝鲜北部,越冬区则涵盖中国南部至泰国北部的山脚或平原灌丛环境。
【外形特征】
北短翅蝗莺体长约12厘米,平均体重9.7克。体型较小,体表棕褐色,独具短尾巴且略圆的外形,下覆羽长而棕色并带有白色斑点。喙部细长尖锐。繁殖季节时,背部偏暗橄榄棕色,并具有一道短白眉纹;腹部为白,喉部到上胸部存有灰褐色斑点组合而成的颈环,胸部下方和胁部有棕色浸染,下覆羽深棕色带有显眼白色鳞状斑点。非繁殖季节时,标志性的斑点变得模糊,羽色偏黄。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泰加林中,偏好靠近小溪旁的灌丛环境。以捕捉飞行昆虫为食,并在早上或傍晚更为活跃。
【鸣叫特征】
这种鸟类发出浑厚、被特定昆虫样的鸣叫声,类同于蟋蟀或蝗虫的叫法,声音略显鼻音且有连续的“dzeep”声音。
【繁殖习性】
北短翅蝗莺繁殖于欧亚大陆中南部的泰加林,偏好林间空地及溪流附近的环境。
【外型辨识】
体型娇小,飞羽偏橄榄棕色,头部无灰色色调,下颚通常全白。区别于斑胸短翅蝗莺,后者可能具有的灰褐色色调在北短翅蝗莺中没有出现。
【保护状况】
大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提状态,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里的鸟类。
【地理分布】
沿环境分布,北短翅蝗莺在西伯利亚中南部到中国的中部地带繁殖,并越冬至泰国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