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蝗莺科 > 蝗莺属 > 四川短翅蝗莺
四川短翅蝗莺

四川短翅蝗莺

英文名:Sichuan Bush Warbler

学名:Locustella chengi

【简介】

四川短翅蝗莺是雀形目蝗莺科的一种鸟类,又称四川灌木莺。其学名是为了纪念中国鸟类地理学先驱郑作新。四川短翅蝗莺体型较小,平均长度约13厘米,体重约为10克。

【外形特征】

四川短翅蝗莺具有温暖灰褐色的上体和翅膀,其头部具有一条淡灰白色的眉纹和眼线。胸部为淡棕灰色,两侧稍深且带棕色,喉咙部分几乎全白。两翼下面颜色较浅,为冷灰棕色,腹部为白色,带有淡淡的黄褐色调。脚淡灰粉色,喙黑色,虹膜暗灰棕色。

幼鸟上体极暗,脸侧近乎没有斑点的深棕色,胸腹中央呈黄绿色,侧腹和下尾羽覆羽为暗橄榄棕色,末端略微偏淡。

【生活习性】

四川短翅蝗莺夏季栖息于低海拔山地的密集低矮植被中,如草本植物和蕨类。在开阔地带,它们常与树木相伴,森林空地、稀疏的次生林和茶种植园都是其栖息地,既可见于斜坡也可见于平地。极为隐秘,移动迅速,匍匐在地面上。

【鸣叫特征】

四川短翅蝗莺的鸣叫音调低沉,结构简单,与高山短翅蝗莺相比,其鸣叫声频率在4000赫兹以下,高低不同,通过听觉可以较容易区分。

【繁殖习性】

四川短翅蝗莺的繁殖季节大致在5月前后,但具体的繁殖行为尚不明确。

【外型辨识】

种小名“chengu”是为了纪念中国鸟类学家郑作新,他是中国现代鸟类学和动物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这也是首个以中国鸟类学家命名的鸟类。

【物种区别】

四川短翅蝗莺与高山短翅蝗莺主要在体色、鸣叫声以及栖息的海拔有不同之处。前者较偏向于灰色,活动范围更低,而后者则更高且鸣叫声频率更高。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2017年的评估中,四川短翅蝗莺被列为无危物种。该物种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四川短翅蝗莺分布于中国中部的陕西、四川、贵州、湖北和湖南等地区的山地。其活动范围介于海拔1000至1900米之间,繁殖期以外的分布情况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