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伞鸟科 > 皮哈伞鸟属 > 红肛伞鸟
红肛伞鸟

红肛伞鸟

英文名:Cinnamon-vented Piha

学名:Lipaugus lanioides

【地理分布】
红肛伞鸟主要栖息于巴西东南部的山地森林中,栖息海拔为500至1000米。其分布范围从巴伊亚州东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东北部和埃斯皮里托桑托州向南延伸至圣卡塔琳娜州东北部。

【外形特征】
红肛伞鸟体型较大,体长约28厘米,体重85至110克。全身呈灰褐色,头部和背部有轻微鳞片状外观,翅膀和尾巴颜色较深。下体主要为淡灰棕色,带有细微的白色羽轴条纹,尾下覆羽呈现特殊的肉桂色。虹膜深棕色,喙呈暗棕色或黑色,鸟嘴内部为粉黄色,腿为灰色。雄雌鸟外观相似。

【生活习性】
红肛伞鸟通常保持沉默,但仍会发出响亮的哨音,由多重音符组成。其典型的鸣声序列包括“skeeo-skeeo, skeeo-skeeo, skeeo-sheét”,各段之间留有较长的间隔时间。

【饮食习性】
红肛伞鸟主要以果实为食,也捕食大型昆虫。其饮食结构中,约86%为果实,约14%为昆虫。繁殖季节时,幼鸟最初12至14天进食昆虫,之后逐渐增加水果的比例。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之间,发蛋高峰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巢为细小的薄平平台,筑建于距离地面7至8米高的小树水平枝上。每窝产一枚蛋,孵化期约26天,雏鸟离开巢期为25至26天。

【保护状况】
红肛伞鸟的数量因巴西东部沿海森林的广泛破坏在过去几十年间已减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目前,仅有几个私人和公共保护区提供保护,其中产量最高的为Augusto Ruschi生物保护区,估计有几百只。红肛伞鸟的保护状态分类为IUCN无危(LC),在全球视野下被认为无严重威胁,但在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背景下,这一分类恐怕需要重新审视。

【外型辨识】
与尖声伞鸟相比,红肛伞鸟并非呈均匀灰白色,其尾部覆羽的肉桂色是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