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兰岩吸蜜鸟
英文名:Seram Honeyeater
学名:Lichmera monticola
【简介】
塞兰岩吸蜜鸟(拉丁名:Lichmera monticola,英文名:Seram Honeyeater),隶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雀形目、吸蜜鸟科、岩吸蜜鸟属。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摩鹿加群岛中的塞兰岛山区。
【外形特征】
该鸟的体长约为14.5至16.5厘米,雄性上体呈橄榄灰色,臀部和尾羽覆盖物为绿橄榄色。头部、颈背、肩部和背部有明显的深色橄榄灰条纹,部分中翼和大翼覆羽尖端带有黄白色。它的面部特征尤为独特,额头和眼区为均匀的暗橄榄灰色,眼眶周围有一条窄的灰蓝至灰色环,下方有一圈部分为银白色的硬羽毛组成的半圆形眼环,从喙部基部延伸至眼环后方有一条黄色裸皮线。耳羽为灰色至黄白色,耳后上方有小块黄色羽毛。下颌为灰白色,喉部灰色斑点,腹部淡灰黄色到橄榄黄色,胸部有深橄榄到灰黑色的条纹。雌鸟与雄鸟相似,但体型较小,眼环部位无白色羽毛,仅为裸皮。幼鸟特征未有相关记录。
【生活习性】
塞兰岩吸蜜鸟栖息于中部和西部高山森林以及2500米以上的苔藓森林,主要在摩鹿加群岛中东部的塞兰岛。它们通常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区发现,偶尔降至600米。白天活动,以花蜜和昆虫为主食,尤其是在来自杜鹃花科植物的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这种鸟经常以小型群体活动。
【鸣叫特征】
该鸟发出响亮而重复的“tschök tschök tschök”叫声,类似欧乌鸫的警报声。
【繁殖习性】
关于塞兰岩吸蜜鸟的繁殖状况,目前尚无明确信息。
【外型辨识】
塞兰岩吸蜜鸟与同属下的Seram Myzomela主要区别在于体型更大,以及具有的喙基部淡色部、淡色线条、裸露的面部皮肤和下部显著条纹特征。
【保护状况】
IUCN将塞兰岩吸蜜鸟列为保护级别最低的无危物种,但其分布范围相对有限,仅局限于塞兰岛的部分区域,尤其是成熟的苔藓森林中。面对潜在自然环境的变化,塞兰岩吸蜜鸟需要管理部门的持续监测与保护。
【地理分布】
塞兰岩吸蜜鸟主要生活在印度尼西亚摩鹿加群岛的塞兰岛上,具体分布于岛上的1200米以上海拔的山区,偶尔可见于600米的低海拔地区。塞兰岩吸蜜鸟作为印尼特有种,却在群岛中部和西部观测记录较多,而在海拔较低的东部地区则较少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