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岩吸蜜鸟
英文名:Grey-eared Honeyeater
学名:Lichmera incana
【简介】
银耳岩吸蜜鸟(英文名:Grey-eared Honeyeater,学名:Lichmera incana),隶属于雀形目、吸蜜鸟科、岩吸蜜鸟属。分布范围包括西南太平洋地区的瓦努阿图中部和南部以及新喀里多尼亚,具体包括新喀里多尼亚主岛Grande Terre及其忠诚群岛。
【外形特征】
该鸟类体长在13至17厘米之间,雄性个体通常比雌性大。上身呈暗绿棕色,下体灰绿色且带橄榄色调。脸颊呈银灰色,头顶是深灰色。其细长并略微向下弯曲的黑色喙以及蓝灰色的腿脚是显著特征。幼鸟体型较成鸟更浅淡,并缺乏明显的银灰色颊部。
【生活习性】
这种鸟栖息在低地至低山丘多种环境中,包括森林、灌丛、红树林和花园。它们经常在花丛间寻找蜜和花粉,也会从树冠层至灌丛层移动觅食。同时,它们会捕食昆虫和蜘蛛。在捕食过程中,它们有时能在花前或蛛网旁悬停。
【鸣叫特征】
银耳岩吸蜜鸟是喧闹的群鸟,清晨之前就开始鸣叫。它们的声音独特,发出尖锐的“tchoo-tchoo-tchoo”连音,还有柔和的鸣唱。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从10月持续到2月。筑巢时,它们用草和植物纤维构建,并以蛛丝加固。常用的筑巢点为树木和灌木的枝杈处。每窝通常产两枚白色的蛋,蛋面带有少许红斑。孵化期约为14天,随后以昆虫和蜘蛛喂养幼鸟,直至幼鸟12天后离巢。
【外型辨识】
与其他吸蜜鸟种类显著区别在于银耳岩吸蜜鸟的双颊呈银灰色。
【物种区别】
该物种共有五个亚种:指名亚种L. i. incana分布于新喀里多尼亚的Grande Terre主岛;L. i. poliotis和L. i. mareensis在新喀里多尼亚东北部的忠诚群岛;L. i. flavotincta和L. i. griseoviridis分布于瓦努阿图。
【保护状况】
银耳岩吸蜜鸟目前被列为IUCN无危物种(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