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岩吸蜜鸟
英文名:Olive Honeyeater
学名:Lichmera argentauris
【简介】
绿岩吸蜜鸟,学名为Lichmera argentauris,是雀形目吸蜜鸟科岩吸蜜鸟属的一种鸟类。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和西巴布亚沿海地带,主要栖息于海岸线的树木、棕榈树和灌木丛中。
【外形特征】
绿岩吸蜜鸟体型较小,类似麻雀,体长约为15至16厘米。其背部呈橄榄绿色,腹部淡灰黄色,两者之间有清晰的过渡,尤其是后腹侧部更为明显。头部显著具有脸颊上的白色斑点以及眼下方裸露的皮肤,颜色由黄褐色至粉红褐色变化。虹膜呈灰棕色,喙为黑色,下颌基部黄褐色,腿部呈蓝灰色调。雄性和雌性在羽毛上无明显差异,雄性可能稍大一些。幼鸟的特征尚未详细描述。
【生活习性】
绿岩吸蜜鸟主要以花蜜和果实为食,活跃于海滨的木麻黄、椰子树和其他植物的花朵及果实周围。它们也曾在小群体中被观察到,主要为留鸟,不过在卢萨奥莱特岛上只有零星记录,可能为偶然出现的物种。
【鸣叫特征】
绿岩吸蜜鸟发出的鸣叫声具有特殊性,通常为尖锐刺耳的“zhip”声及嘈杂鸣唱,后者由一系列每秒多达10个硬质的“chep”音符组成。鸣唱通常以一个尖锐的单音为主,随后是一段短暂停顿,接着是连续的叽喳声。
【繁殖习性】
有关绿岩吸蜜鸟的繁殖行为目前尚无详细记录。
【外型辨识】
绿岩吸蜜鸟的头部特征,特别是脸颊上的白色斑点以及眼下的裸露皮肤,是识别该物种的重要特征。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绿岩吸蜜鸟被列为无全球性威胁的物种(LC),但在特定区域如塞拉姆EBA、北马鲁古EBA和西巴布亚低地EBA中被视作限分布物种。在华莱士区内,本物种通常被认为是稀有且局部分布的。
【地理分布】
绿岩吸蜜鸟主要分布在摩鹿加群岛的哈马黑拉岛、达马尔岛、西巴布亚群岛中的瓦伊盖奥、斯奇尔帕德和米索尔岛,以及卢萨奥莱特岛。此外,它们也可在华莱士区的多个岛屿上找到,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