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氏小霸鹟
英文名:Andean Negrito
学名:Lessonia oreas
【简介】
萨氏小霸鹟(学名:Lessonia oreas),又被称为安第斯隐霸鹟,属于雀形目霸鹟科棕背小霸鹟属的一种小型鸟类。其主要栖息于南美安第斯山脉的高海拔地区,常见于沼泽、湖岸和溪流旁的开阔地带。
【外形特征】
萨氏小霸鹟体长约为12.5厘米,具有明显的性别二型性。雄鸟背部呈亮锈色,其余部分为黑色,且在飞行时可见其内侧的银白色飞羽。雌鸟全身呈黑褐色,背部带有淡锈色,喉部微白,胸侧带有淡锈色。两性都拥有异常长的后爪。
【鸣叫特征】
萨氏小霸鹟的交流鸣声包括短促而微弱的“tyt”声和高度尖锐的“zi”警报声。“tyt”声间隔约为0.5秒,而展示飞行过程中则包含不同的叫声,通常包括“tsi”、“tic”、“trrrrrrrrrr”和“psie”等音符。
【生活习性】
萨氏小霸鹟的栖息地主要包括海拔3000至4000米的高山湖泊、溪流和沼泽,但偶尔也可见于秘鲁达4000米以上的高处,或者智利海拔1000米的低段区域。它们通常以成对或家庭群体形式出现,并经常在地面上活动,频繁地停栖于草丛或稍高的栖木上,通过短距离飞行或奔跑迅速捕捉近地或地面的小昆虫。
【繁殖习性】
萨氏小霸鹟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智利北部为10月至次年1月。雄鸟会在展示飞行中升至10至15米的高度。构筑的巢穴通常隐藏于草丛中,是一种敞开式杯状结构。每次产卵数量为3到4枚。
【外型辨识】
在分布范围内,萨氏小霸鹟并无相似物种,雌鸟相比马来火背鹇体型较小,背部色彩更淡,下身颜色更深。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萨氏小霸鹟被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萨氏小霸鹟分布于南美洲的秘鲁中部至南部、智利西部、玻利维亚西部和阿根廷西北部的安第斯山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