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鸽形目 > 鸠鸽科 > 棕翅鸠属 > 威氏棕翅鸠
威氏棕翅鸠

威氏棕翅鸠

英文名:Grenada Dove

学名:Leptotila wellsi

【简介】
格林纳达棕翅鸠是鸽形目鸠鸽科棕翅鸠属中的一种中型热带鸽子,特有于格林纳达岛。最初获得描述是在1884年,归类于Engyptila属中,并在1991年获得格林纳达国鸟的地位。该物种现处极度濒危状态。

【外形特征】
格林纳达棕翅鸠体长约28-31厘米,重约200克。面部和前额呈粉红色;从冠部向颈背呈现深棕色;喉咙白色;颈上胸部为粉红色,过渡到下部胸部、腹部和尾羽覆羽的白色;两胁淡棕色;背部可变橄榄棕色至红棕色;虹膜显棕色,有深红色眼周皮肤;喙为黑色,而腿和脚则呈现红色。雌雄外观类似,但繁殖期内,雄性可能羽毛会更显光泽。

【鸣叫特征】
其鸣声低沉哀婉,每间隔5至8秒发出类似“hoooo......hoooo”的单一音符,几乎就像风吹瓶口的声音,且结束更为突然。

【生活习性】
该物种主要栖息在低海拔和山腰的干燥灌木林中,最高可达150米。其生活环境包括了半常绿林、季节性落叶林及荆棘林。也偶尔能够在散落的城市郊区中观察到。格林纳达棕翅鸠主要以种子、小果实、昆虫和木瓜果实等为食,在地面觅食。

【繁殖习性】
它们的繁殖季节通常在12月至2月及7月,不过具体时间也可能受降雨量影响。过去也有观察到雄鸟此时的鸣唱活动。它们主要筑巢于地面上的树木之上,通常放置在棕榈树或其他大树上,靠近地面4米处即有可能发现巢穴。每次产卵数量为2枚白色卵,但孵化及幼鸟离巢的时间尚不明确。

【外型辨识】
格林纳达棕翅鸠通过朴素的羽毛和缺乏翼上白色标记等特征区别开来。它们一般展示较强的领地意识,对于进入领地的同类表现出明显的驱赶行为。

【保护状况】
目前存在的最大威胁可能来自于栖息地的丧失与破碎化、飓风以及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在1998年,整个物种的数量约为100只;然而到2003-2004年该数量估计增加到了182只,但2004年的飓风Ivan修正了这一增长态势,导致种群数量下降。它现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物种。

【地理分布】
格林纳达棕翅鸠特有于格林纳达岛,常见于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