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钩嘴鵙
英文名:Chabert Vanga
学名:Leptopterus chabert
【简介】
黑钩嘴鵙(Chabert Vanga,Leptopterus chabert)属于雀形目钩嘴鵙科。主要栖息在马达加斯加的各种森林类型,包括原生森林、次生林以及灌木植被。有时也会出现在种植园等地区。
【外形特征】
黑钩嘴鵙体型小巧,体长约14厘米,体重则在17.6至26.7克之间。全身以黑白配色为主,头部、翅膀和上体为黑色,带有蓝光,下体为白色。虹膜呈深红色,眼周上方为天蓝色,下方则为深蓝色。喙呈淡蓝色,腿为黑色。成年的黑钩嘴鵙拥有独特的蓝色眼环,而幼鸟则生长过程中逐渐显现该特征。它们的翅膀边缘和背部会有白色条纹,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
【生活习性】
黑钩嘴鵙广泛分布于海拔从海平面至1000米的多种环境中,主要通过倒挂枝梢的方式在树冠中寻觅昆虫、小型脊椎动物及小浆果,有时还会空中捕食。它们通常以小群活动,有时高达30只群体,并参与由混合物种构成的鸟群中。
【鸣叫特征】
此特有鸟类其叫声独特,典型的音色为“tch-tch-tch-tch”,每秒重复2-3次,具有节奏性。受刺激时会发出咔哒声。除了机械式节奏叫声外,有时也能发出“teedee”系列的声音。
【繁殖习性】
黑钩嘴鵙的繁殖期主要集中在马达加斯加的8月至3月,而繁殖数时段为9月至1月。通常会出现合作繁殖的现象,即多个成鸟及亚成鸟参与繁殖活动。巢穴为浅碗状,由植物纤维及蜘蛛网构成,悬挂在6至19米高的水平树枝上。每窝产卵数量通常为3至4枚,蛋为蓝绿色且带有斑点。雌雄共同承担孵化和饲育雏鸟的责任,但具体孵化和育雏期的持续长度尚未明确。
【外型辨识】
区别于同属的蓝鵙和白头钩嘴鵙,黑钩嘴鵙有明显的黑色顶冠,且背部呈现黑色而非蓝色。不同亚种间尾巴的颜色也有所不同,西南部的亚种尾基部有白色斑块。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该物种被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黑钩嘴鵙广泛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全岛,包括西部、北部、东部等区域,但西南部亚种一般栖息于半沙漠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