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长尾山雀科 > 雀莺属 > 花彩雀莺
花彩雀莺

花彩雀莺

英文名:White-browed Tit-warbler

学名:Leptopoecile sophiae

【简介】
学名:Leptopoecile sophiae
英文名:White-browed Tit-warbler
分类:雀形目长尾山雀科雀莺属的小型鸟类,因具有鲜明体色与特定生态位受到关注。

【外形特征】
花彩雀莺是一种体型较小(8.5至10厘米)、体重轻(6至8克)的鸟类。雄鸟色彩鲜艳,胸部栗色顶帽,并带有一些紫蓝和淡紫色斑块。头部拥有浅黄白色的眉纹,上体呈淡灰色,翼覆羽和飞羽为暗灰棕色略带浅色边缘。腹部及胸部中央为淡色区域,下腹部呈现出淡褐色,且从喉部到腹部均呈淡白色至淡褐色,两胁和腹侧则拥有淡紫色亚端斑和更鲜亮的紫蓝色尖端。雌鸟则较暗淡些,其眉纹更宽,下体呈现淡棕灰色。幼鸟颜色与成鸟相似,但羽毛更加暗淡柔软。

【生活习性】
花彩雀莺喜欢栖息于高海拔的森林、灌木丛及山区密林地带,多行活跃的跳跃觅食行为,尤其是进食昆虫和蜘蛛。冬季时,花彩雀莺会移至较低海拔地带,如1800米左右的丘陵地区。

【鸣叫特征】
花彩雀莺通常发出清脆刺耳的鸣叫声,其声音类似“sirrrrr”。求偶或群体活动中频繁使用。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大约在每年4月至7月,最晚持续至7月。此时,雌雄花彩雀莺会共同筑巢于高山的灌木丛中,巢距地面约0.5至1.9米。每窝卵数一般4至8枚,雀莺卵为白色带红棕色斑点。孵化期大约两周(14至17天),幼鸟在出生后三周(18至20天)后离巢。但会继续留在附近地带活动一定时间。

【外型辨识】
花彩雀莺以白眉绿冠及栗色帽区别于凤头雀莺等同属鸟类,这部分区域差异经严格验证。虹膜呈玫瑰红色,足色黑至黑褐色。

【保护状况】
IUCN将其保护级别定为“低危”状态(Least Concern),显示这种鸟类在广泛区域稳定存在,不过对它们所在的高海拔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仍需重视。

【地理分布】
花彩雀莺主要分布于中亚、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边地区。在中国,则常见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及新疆各地。特别在海拔2500至5000米之间的高山和亚高山地区较为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