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美洲鸢
英文名:White-collared Kite
学名:Leptodon forbesi
【简介】
白领美洲鸢,为鹰科中的猛禽。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北部的特定区域,包括Paraíba、Pernambuco、Alagoas和Sergipe,栖息在大西洋森林和红树林内。
【外形特征】
白领美洲鸢的顶盖呈现灰白色,肩部、颈部两侧和飞羽带白色,翅膀上的羽毛看起来像鳞片式排列。特别的是,它们颈部有鲜明的白色领圈,且在尾羽部分有一条醒目的白色宽带。翅膀前缘的黑色肩羽与身体其他部分形成强烈对比,甚至初级飞羽及其下部与颈部的白色羽毛,与双翼的灰色形成明显视觉分化。
【鸣叫特征】
该种群常发出一系列短促的"ku-a ku-a ku-a"鸣叫,每秒四次,大约持续10至20秒,并且多在飞行时发声。此外,它们还发出类似于猫叫声的“eeeAAW”。
【生活习性】
白领美洲鸢常常单独活动,栖息于林地边缘或林地中层,以小型蛇类、蜥蜴、蛙、小型哺乳动物、鼠类、鸟、鸟卵等为食。日常中常静悄悄地栖息在树丛之间,十分不易被发现。它们常在栖木上下俯冲捕猎不明猎物,后返回同样的位置。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10月至4月,雌雄鸟会进行快速、缩短翅膀拍动的“蝴蝶”展翅求偶飞行。筑巢位置在高大乔木的分支或主梢,巢主要由枯枝叶制成,呈浅杯状,内含少量草茎草叶,每巢产卵1-2枚,每枚卵呈白色带褐色斑点,尺寸约为53.1×41.5 mm。
【外型辨识】
白领美洲鸢的顶盖呈现灰白色,肩部、颈部两侧和飞羽带白色,翅膀上的羽毛看起来像鳞片式排列。特别的是,它们颈部有鲜明的白色领圈,且在尾羽部分有一条醒目的白色宽带。翅膀前缘的黑色肩羽与身体其他部分形成强烈对比,甚至初级飞羽及其下部与颈部的白色羽毛,与双翼的灰色形成明显视觉分化。
【保护状况】
由于森林砍伐和猎捕,种群规模受相应威胁。白领美洲鸢已被列入IUCN 2015年珍稀物种红色名录,为濒危(CR),且被CITES列为I级保护物种,巴西国内同样将其列为濒危状态。
【地理分布】
白领美洲鸢广泛分布于巴西东北部的特定区域,包括Paraíba、Pernambuco、Alagoas和Sergipe。主要栖息在大西洋森林和红树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