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头美洲鸢
英文名:Grey-headed Kite
学名:Leptodon cayanensis
【简介】
灰头美洲鸢(学名:Leptodon cayanensis),属于鹰形目鹰科的一种中型猛禽,主要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北部地区。雌鸟体重可达410-605克,体长43-54厘米;最大个体特征包括带白色条纹的黑尾巴、蓝灰色眉眼、腿及鸟喙。
【外形特征】
灰头美洲鸢成鸟最显著的特征是一顶柔和的灰白色头部,上体为深色,下体白色,尾部和翼下覆羽带有黑色及白色条纹。幼鸟的外观与成鸟相似,但体色和纹理上有所差别。成鸟眼神明亮、腿色黄。
【生活习性】
其生活习性主要包括在森林冠层和边缘活动,尤其在清晨或傍晚时段活动更为频繁。灰头美洲鸢主要捕食昆虫、蜂巢、野生小鸟及它们的蛋,还以蛇、蜥蜴和蛙类等小型爬行动物为食。在湿润环境和树冠层觅食期间,展示出独特的飞行与狩猎姿态,如在猎食时形成类似V字的飞行姿态,且频繁进行鸣叫,在繁殖季节的声音更多样复杂。
【鸣叫特征】
灰头美洲鸢在繁殖季节的声音更多样复杂。
【繁殖习性】
筑巢于热带雨林不同的栖息地,巢址高度为22至27米,通常由100根树枝构成,尺寸为长40厘米、宽33厘米、深8厘米。每窝通常产出1至2枚卵,孵化期为32-35天。繁殖季节因地理区域不同而变化,例如,在哥伦比亚为1月至3月,在哥斯达黎加为3月至7月,在危地马拉和伯利兹为4月至7月。
【外型辨识】
灰头美洲鸢成鸟最显著的特征是一顶柔和的灰白色头部,上体为深色,下体白色,尾部和翼下覆羽带有黑色及白色条纹。幼鸟的外观与成鸟相似,但体色和纹理上有所差别。
【物种区别】
灰头美洲鸢至少有两个亚种:Leptodon cayanensis cayanensis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带;Leptodon cayanensis monachus的分布范围向西直到巴西中东部,巴拉圭、阿根廷和玻利维亚的多个区域。
【保护状况】
灰头美洲鸢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生存威胁物种,但因部分地区如巴西因林木砍伐和栖息地变化受到一定威胁。
【地理分布】
其地理分布广泛,从墨西哥的中东部、南至阿根廷的北部,包括哥伦比亚至委内瑞拉和苏里南等众多的森林地区均可发现其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