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针尾雀
英文名:Streak-backed Tit-Spinetail
学名:Leptasthenura striata
【地理分布】
纹针尾雀分布在秘鲁西部至智利西北部的安第斯山脉西侧,海拔高度在2000至4000米之间,主要是干燥的山地灌丛和波利莱皮斯森林地区。
【外形特征】
- 纹针尾雀体型较小,具有长长的针状尾羽。
- 头部呈黑色,头顶冠羽为淡红褐色,且浓密稠密。
- 背部有褐色带肉桂色的条纹,臀部呈橄榄棕色并逐渐消减为肉桂色。
- 中央一对尾羽为深褐色并渐变灰色棕色,而其他尾羽也逐渐增为白色。
- 翅膀覆羽为黑色,边缘为锈红色,形成翅膀上的明显斑块。
- 喉部为白色,点缀着暗色斑点;胸部和腹部灰白色,带有白色条纹。
- 幼鸟的冠羽则为灰色棕色,并有暗边,形成扇贝状效果,胸部羽毛有灰色条纹,翅膀比成鸟锈色更多。
【鸣叫特征】
其鸣声为一系列由高音哨声组成的诱人的旋律,呈下降趋势:tchee-LEEa'LEEa'LEEa'LEEa'LEEa'LEEa'LEEa'LEE。叫声还包括呼噜声、刺耳的chts或tzip声、尖锐的颤音和低沉的tchut声。
【生活习性】
纹针尾雀全年都在其自然分布范围内生活,主要以昆虫为食。它们一般是配对或以小型家庭群的形式,在灌丛和树枝间觅食。它们属于混合觅食群的一部分,可看见它们在叶子、花朵和细枝上进食,偶尔还会在地面上找食。
- 飞行时动作凌厉,并且常常夸张地倒挂在树枝的末端以便更好地观察周围环境。
【繁殖习性】
- 繁殖季节大约在4-5月份,但具体的繁殖生物学信息有待进一步研究。
- 纹针尾雀筑巢在阔叶高大乔木的树冠间,距离地面10米以上,使用细枯草、根须、杂草花穗、植物纤维、枯干叶等构成内部巢结构,并使用树枝、叶柄和树皮碎片等建成外部隐蔽层。
- 通常每次产蛋3-4枚。然而,具体的繁殖细节需要更多研究确认。
【外型辨识】
与锈顶针尾雀相近,但纹针尾雀冠羽的颜色偏肉桂色或淡色,不是锈色。与安第斯针尾雀相比,纹针尾雀体型更小、颜色更浅、下体条纹较少而眉毛更加显著。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列为IUCN无危物种(LC级别)。纹针尾雀被收入IUCN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