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相思鸟
英文名:Red-billed Leiothrix
学名:Leiothrix lutea
【简介】
红嘴相思鸟(学名:Leiothrix lutea),又称相思鸟、红嘴玉、五彩相思鸟、红嘴鸟,是雀形目、噪鹛科、相思鸟属的鸟类。因其鲜红的喙而得名,这种鸟体型圆胖、色彩明亮,表现出非凡的活力。它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东部及越南东北部的东洋界,并被引入了夏威夷、日本、留尼汪岛及欧洲部分地区。
【外形特征】
红嘴相思鸟体型约在14-15厘米之间,体重18-28克。外观上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包括头部到背部为橄榄至灰绿色,脸部、眉纹和眼环为奶油色至白色,耳覆羽淡黄灰色,胸喉部橙黄色,下巴黄色,腹部和尾下覆羽淡黄色,两侧呈现淡橄榄灰色。翅膀上,黑色的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外缘黄橙色,尾羽深叉,末端弯曲,具有金属光泽。
【鸣叫特征】
红嘴相思鸟的鸣声悦耳多变,包括清晰的断续音节、振颤声以及重复的“彼得-彼得”唱词。雌雄鸟均有鸣唱能力,但鸣叫的复杂度和响亮程度有所差异。
【生活习性】
红嘴相思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至28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以及林缘的灌木丛和竹林。冬季会下移至低海拔的地方,喜在灌木丛中穿梭。主要食物来源为昆虫,也食用植物种子和果实。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且与其他小型鸟类混群。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4至6月,雌鸟会筑巢于树上低层或小树枝上,由苔藓、树叶、草和棕丝等材料组成,每巢可产3到5枚卵。卵为绿白色至浅蓝色,并散布暗斑,直径约20毫米,重3克左右。
【外型辨识】
红嘴相思鸟呈橄榄绿色,拥有一条亮丽的黄橙色喉带,眼睛周围环绕着一圈暗黄区域。翅膀羽毛艳丽,由黄色、橙色、红色和黑色调组成,分叉的尾巴则呈暗棕色,尾尖黑色。脸部及颈侧呈现蓝灰色,整体色彩和形态令它在自然界中突出鲜明。雌鸟与雄鸟相似,但色彩稍淡,且少红斑点。
【保护状况】
红嘴相思鸟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在中国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当前红嘴相思鸟公认有5个亚种分布。它们的分类依据及起源皆严格依据学界认证文献,反映此物种多样化的演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