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鹤形目 > 秧鸡科 > 南美田鸡属 > 棕胁田鸡
棕胁田鸡

棕胁田鸡

英文名:Rufous-sided Crake

学名:Laterallus melanophaius

【简介】
棕胁田鸡(英文名:Rufous-sided Crake,学名:Laterallus melanophaius)为鹤形目秧鸡科南美田鸡属的小型鸟类。其分布范围广泛,包括委内瑞拉、圭亚那、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北部,以及哥伦比亚南部、厄瓜多尔东部、秘鲁东部和巴西西部,但不包括智利。

【外形特征】
棕胁田鸡成年个体体型中等,上体为深橄榄棕色,脸部和两侧胸部为赤褐色至肉桂色赤褐。脸部和胸部中央以及腹部为白色,侧腹和下腹部则带有显眼的黑色和白色的条纹。其翼覆羽呈橄榄棕色,尾下覆羽则为深肉桂色赤褐。雌雄两性在外观上相似,具体差异未有充分记录。

【鸣叫特征】
棕胁田鸡的鸣叫声具有明显的特征,表现为长而急促的颤音,并带有弹性的旋律感,与同类其他田鸡的鸣叫声有相似之处。

【生活习性】
棕胁田鸡生活在潮湿的草地、广阔的湿地及偶尔出现的茂盛牧场,特别偏好淡水沼泽及其类似生境,如泛滥的牧场、池塘的周边以及牛轭湖的边缘。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小节肢动物,偶尔也会摄食种子和叶子。

【繁殖习性】
关于该物种的繁殖习性了解有限,然而已知繁殖季节主要集中在9月和10月。它们的巢是由叶片编织成球状结构,巢内部覆盖着碎叶、干草和羽毛,一般置于地面或稍微高出地面的位置,并设有一侧入口。孵化期大约为20天。

【外型辨识】
白喉田鸡曾一度被识别为棕胁田鸡的第三个亚种,但并未在最新分类研究中被采纳。

【物种区别】
与红白田鸡的区别在于后者缺少暗顶冠。此外,棕胁田鸡与其他相似物种如红顶田鸡和黑斑田鸡在颜色和条纹模式上亦有明显差异。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棕胁田鸡属于无危(LC)状态。

【地理分布】
棕胁田鸡分布于除智利外的所有南美洲大陆国家,包括委内瑞拉、圭亚那、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北部,以及哥伦比亚南部、厄瓜多尔东部、秘鲁东部和巴西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