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背伯劳
英文名:Bay-backed Shrike
学名:Lanius vittatus
【简介】
褐背伯劳(学名:Lanius vittatus),属于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广泛分布于南亚,偏好干燥开阔地带,常见于半沙漠及灌木丛生的栽培区域。
【外形特征】
- **体型**:成年褐背伯劳体长约17-19厘米,体重为18-26克。
- **头部和颈部**:具备黑色面罩、灰淡色冠和颈背,上背部由深灰色逐渐过渡至红棕色。
- **翅膀和尾部**:翅膀上部为黑色并带有明显的白色翼斑,尾巴黑色,最外侧一对尾羽主要为白色。
- **下体**:白色,带有红棕色或更深入的铁锈色调,两胁呈现更深的铁锈色。
- **眼睛和喙**:眼睛为暗褐色,喙和腿均为黑色。雌雄相似,但雌鸟前额面罩较窄。
- **幼鸟**:面罩较浅棕色,上体为灰棕色,头部和背部有黑和米色条纹,未见白色翼斑,尾巴红棕色,下体颜色较淡,胸部和两胁有较深色条纹。
【生活习性】
褐背伯劳栖息于干燥、灌木丛生的开阔地带,包括半沙漠地区、干河床、平原、山谷和丘陵上的植被。其栖息海拔从海平面到2000米,甚至在尼泊尔达到3965米。
【鸣叫特征】
褐背伯劳发出杂乱而悦耳的颤音,伴以尖锐的刺耳声和模仿音,典型的叫声包括清晰的“chur-r”、“chee-urr”或“keechuw”,警戒时则快速发出“tzrrr”、“krrrr-krrrr”、“trrrr-trrr”或“cha-a-a-a”。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为5月到7月在土库曼斯坦,3月到8月在巴基斯坦,印度则为4月到7月,中部为2月到9月,南部为2月至4月。平时每年产蛋二次,偶尔三次,每年两个繁殖期。褐背伯劳一夫一妻制,巢建于荆棘灌木或小树的分叉处,高度0.9至10米,一般在1.5至4米之间。每巢内通常有3至5枚蛋,孵化期为14至15天,由雌鸟孵化,雄鸟负责提供食物。雏鸟喂养期同样为14至15天。
【外型辨识】
与棕背伯劳相比,褐背伯劳体型更小,有较长的尾羽,背部和黑色面罩颜色各异。白色喉部和红棕色胸部是该物种显著特征。
【保护状况】
IUCN评估分类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褐背伯劳主要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和印度,最近有斯里兰卡也有发现的报道。在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局部地区也有出现,但相关数据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