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黑鵙
英文名:Tropical Boubou
学名:Laniarius major
【简介】
热带黑鵙(英文名:Tropical Boubou,学名:Laniarius major)是雀形目丛鵙科黑鵙属的鸟类,也被称为热带黑伯劳。其上体为黑色,下体白色,翼上具有一道醒目的黑斑。这种中等体型的鸟类广泛分布于非洲西部、中部及南部直至赞比亚南部和莫桑比克北部。
【外形特征】
热带黑鵙是一种中型鸣禽,长约23至25厘米,体重范围从38至70克。其喙强大且弯曲,有锯齿状边缘,适合捕捉食物,有着复杂结构的鸣管可以发出多样的鸣叫声。它们具有独特的离趾型脚趾结构,其中三趾朝前,一趾朝后。尾巴和背部均呈黑色,下体纯白,翼上有明显白色条纹,雌雄两性羽毛的颜色相似。雏鸟的下体呈淡白色,并有黄褐色至栗色的羽尖,形成斑点状效果。
【鸣叫特征】
热带黑鵙的叫声多变,包括重复的笛音、共鸣的长哨音及粗糙的裂声。它们最典型的叫声形如“boubou”,且能延伸成一系列快速颤动的“bobobobo...”。这些叫声有时用于宣告领地,有时则用于群组间的联系。热带黑鵙也喜欢进行二重唱,声音快速交替,类似一只鸟所发。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偏好密集的灌木覆盖,栖息于森林边缘、灌木丛、农田、花园以及村庄,常在3000米以下的山区活动。在繁殖季节,它们会保卫约1至3公顷的领地。非繁殖季节,热带黒鵙会扩大至8公顷的更大范围活动。该物种容忍同类的存在,有时会组成松散的群体。其食物主要为大型陆生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陆生脊椎动物。偶尔会掠夺其他鸟类的巢穴,也会食用一些果实。
【繁殖习性】
热带黑鵙在春末至雨季繁殖,筑巢于灌木丛或树上隐蔽处。鸟巢由树枝、细根和蜘蛛网构成,雌鸟负责大部分的筑巢工作。每次产卵2至3枚,双亲共同进行孵化,孵化期为14至16天。雏鸟14至16天后离开巢穴,父母会在其离开巢穴后再喂养大约7周,幼鸟随父母生活约5个月。
【外型辨识】
热带黑鵙与锈色黑鵙相比,主要差异在于腹部颜色。后者腹部和臀部为锈红色,而热带黒鵙的下体为纯白色。
【保护状况】
热带黑鵙目前没有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受威胁物种列表,其状态为稳定。
【地理分布】
该物种的地理分布范围为几内亚向东至埃塞俄比亚,南至南非的林波波河,北至苏丹南部,东至莫桑比克北部,主要分布在非洲西部、中部及南部。此外,该物种还偶见于塞内加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