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丛鵙科 > 黑鵙属 > 布氏黑鵙
布氏黑鵙

布氏黑鵙

英文名:Braun's Bushshrike

学名:Laniarius brauni

【简介】
布氏黑鵙(学名:Laniarius brauni),又称橙胸黑鵙,是雀形目丛鵙科中的黑鵙属成员。此鸟种是以德国收藏家R. H. Braun命名。布氏黑鵙仅分布于安哥拉西北部,通常栖息在次生林和画廊森林的低层植被区域,其海拔区间为600到1265米之间。

【外形特征】
布氏黑鵙体型约为17.5厘米,体重约54至55克。雄鸟的显著特点是其橙红色喉部和胸部,头顶和颈背呈现栗色,微润光泽。其鼻孔周围、眼周区域、耳羽以及颈侧至肩羽呈现出深色的漆黑,并带有微微光泽。下背部和臀部羽毛呈现出灰黑色,带有明显的白色次端斑点;上尾覆羽则呈暗黑色,而尾羽则是纯黑。上翼为有光泽的棕黑色,飞羽边缘为黄褐色,翼上有明显的白色线条,由白色的中覆羽缀成,内侧两到三枚大覆羽有大白色尖端,最内侧两枚次级飞羽的边缘和尖端呈现白色框边,羽毛的边缘和尖端有些许修饰,外侧次级飞羽呈黑色,翼下覆羽和腋羽为纯白色。下体上部橙红,其余部分为纯白。虹膜为深灰色,喙为黑色,腿为蓝灰色。

雌鸟的外观与雄鸟相似,仅橙色区域较小。幼鸟的特征尚未有详细描述。

【鸣叫特征】
布氏黑鵙的鸣叫声多样,包括一种如同回响的“whorrrrr”声音,其次是类似音乐的“til-out, til-out”,还有一种鼻音呼吸发声,另有一种弹簧释放的声音“tzaanana-tzaanana”和“tszowarrr”。

【繁殖习性】
布氏黑鵙栖息在次生林和画廊森林的低层植被中,主要分布于海拔600至1265米之间。关于其具体的迁徙、饮食和觅食习惯等信息,尚无详细记录。已知的繁殖季节是在3月,而具体的繁殖行为和生活习性仍需进一步探究。

【保护状况】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等级为EN,即濒危。由于当地持续的内战使咖啡种植园被利用较少,导致次生林和画廊森林的鸟类种群可能逐渐恢复,但关于Camabatela森林这一重要鸟种生存区的具体状况仍然缺乏详细数据。

【地理分布】
布氏黑鵙分布于安哥拉西北部五六片区域:Bolongongo、Quicolungo、Canzele、Camabatela,以及Uíge南部30公里处。此外,在临近布隆贡戈(Bolongongo)74公里西边的奎巴克斯(Quibaxe),海拔935米的位置亦有发现。各分布区彼此靠近,集中于25公里半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