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黑鵙
英文名:Swamp Boubou
学名:Laniarius bicolor
【简介】
双色黑鵙(英文名:Swamp Boubou,学名:Laniarius bicolor)是雀形目丛鵙科黑鵙属的一种鸟类。广泛分布在非洲中西部,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喀麦隆、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纳米比亚和赞比亚等地区。
【外形特征】
双色黑鵙成鸟体长约23至25厘米,雄性体重52至65克,雌性45至57克(guttatus),雄性48至57克,雌性43至58克(sticturus)。成鸟上体光亮蓝黑色,包括上翼和尾部,翼中覆羽尖端白色,最内侧大覆羽外缘白色;下体纯白,大下主覆羽黑色,其他下翼覆羽和腋羽白色;虹膜为深棕色,喙为黑色,腿为板岩蓝色。雄鸟与雌鸟外观相似,但幼鸟外观略显毛躁,上体斑点状淡褐色,下体有模糊条纹,尾羽外缘淡褐色,翼覆羽灰色斑驳。guttatus种群和指名亚种有微小差别,即翼中一根内侧次级飞羽外缘有白色,而sticturus这一种群则是内侧三根次级飞羽外缘有白色翼条。
【生活习性】
双色黑鵙栖息于各种环境,包括沼泽、画廊森林、灌木丛和红树林,主要在植被茂密的区域活动,以寻找昆虫、小果实及偶尔捕捉蛙类为食。繁殖季节从6月到次年1月不等,种群常通过同步二重唱来维护领地边界及伴侣关系。
【鸣叫特征】
双色黑鵙的叫声由二重唱组成,雌鸟常见会发出如同扳机的声音。雄鸟的叫声可以用'whhawww'或'houuu'描述,雌鸟则回应为'kikikakakrrrrrr'或'kakakakakkkk',有时鸣叫还可以用'whheeeeww'表达,雌鸟在这一刻则会回应'tatatrrrr'。
【繁殖习性】
繁殖期间,通常每对鸟控制大约2公顷的领地。巢一般用细枝和藤本植物编织而成,直径约为10至20厘米,内布柔软材料以遮蔽蛋和雏鸟。每窝产卵量为约2枚,孵化期通常为21天,而雏鸟期大约为13天。双方共同孵化着孵蛋和哺育雏鸟的责任。
【外型辨识】
双色黑鵲上体光亮蓝黑色并带有光泽,下体纯白,翼部有明显的白色条纹。种群主要区别在于翼中内侧飞羽的白色条纹数量不同:guttatus种群为一根,而sticturus种群则为三根。
【保护状况】
双色黑鵙目前被归为无危级别(IUCN:LC)。
【地理分布】
双色黑鵲广泛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的多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