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椋鸟科 > 丽辉椋鸟属 > 卢氏丽椋鸟
卢氏丽椋鸟

卢氏丽椋鸟

英文名:Rüppell's Starling

学名:Lamprotornis purpuroptera

【简介】
卢氏丽椋鸟,学名为Lamprotornis purpuroptera,主要分布于非洲东北部和东部地区。

【外形特征】
这种鸟类体型较大,尾羽较长呈渐变状。成鸟展示出深色光泽,在良好光照下则显现出以紫为主金属光泽。其翅膀为绿色,腹部则为酒红色。头部的顶冠、下颔以及侧面为蓝绿色,带有青铜光泽;颈背部为蓝色,有些许紫色风墨。背部呈现蓝色,臀部为紫色;翅膀则为蓝绿色,附着深色条纹;尾巴紫色,上有明显横纹。喉咙及胸部为蓝绿色,腹部及其侧面则为紫色,中间夹杂着略微青铜色。眼为象牙白色,喙和腿部则为黑色。两性成鸟羽毛相仿,但雄性喙部色素较浓,而雌性羽色相对淡一些。幼鸟全身呈暗黑色,在阳光下呈现橙色光泽,头和背部部分地方可以看出光泽显现。

【生活习性】
卢氏丽椋鸟多于地面上寻找食物,习惯于跳跃和奔跑,通常结对或小群体活动。它们的饮食广泛多样,并能在营地收集食物残渣。特别在肯尼亚莱基皮亚高原地区,它们喜食Euclea divinorum水果、无花果果实以及Strychnos henningii花朵。昆虫食物主要包括白蚁等。

【鸣叫特征】
卢氏丽椋鸟的叫声响亮且丰富多彩,包含多种声音:咔嗒声,破损声以及清脆的哨音,声音连贯与断续结合。每一声包括4至10段音节,例如"pa-wee pweet pweet tcheeeoh";同时,配偶之间会一起鸣叫,雄性先唱,雌性稍后接唱;有时在热天还会听到长时间的鸣叫及合唱。

【繁殖习性】
卢氏丽椋鸟繁殖季节中,鸟群会迁徙,有的被归类为旅鸟如塞拉利昂。繁殖季节各地不一,冈比亚通常在9月到11月,尼日利亚可能在9月到10月间。筑巢选择在其附近的树洞中,用草、树叶以及羽毛等进行内衬。每窝蛋产卵量为3至4枚,卵色为蓝色,略具光泽,大小为27毫米长,20毫米宽,平均重量为5.5克。雌性单独孵化,幼鸟在巢中留守21至22天,与父母之外还有两个助手协助温育。

【外型辨识】
卢氏丽椋鸟与长尾光椋鸟有相似之处,但其尾巴较短,且其主要羽色偏向紫色。

【物种区别】
卢氏丽椋鸟与长尾光椋鸟的区别在于前者尾巴较长,而后者尾巴较短。此外,长尾光椋鸟的翅膀更长。

【保护状况】
依据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卢氏丽椋鸟被评定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被分类为低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卢氏丽椋鸟主要分布在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卢旺达、索马里、南苏丹、苏丹、乍得、坦桑尼亚和乌干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