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丽椋鸟
英文名:Long-tailed Glossy Starling
学名:Lamprotornis caudatus
【简介】
长尾丽椋鸟(Lamprotornis caudatus)是属于雀形目椋鸟科丽辉椋鸟属的中型鸟类。其广泛分布于非洲西部和中部,具体从西非的毛里塔尼亚南部到几内亚比绍,东至苏丹和南苏丹。
【外形特征】
体长39至40厘米,体重102-133克,尾长33厘米左右。羽毛呈现暗色且带有光泽,闪现出蓝绿色及紫色的金属光泽。头部和下颏两侧蓝绿色,带有青铜光泽;眼先和额头为亚光黑色;颈部、头部和背部蓝绿色;臀部与尾部则是紫蓝色带紫色光泽;腹部、侧腹、大腿及尾下覆羽为蓝紫色伴有中央青铜色斑块。翼尖蓝色,尾羽有深色条纹。喙和腿均为黑色,雌雄在外貌上无区别,幼鸟的羽毛相对黯淡,缺乏成鸟的光泽。
【生活习性】
长尾丽椋鸟偏好开阔的林地和多刺高灌丛等地段,也出现在热带地区的开阔林地。白天,它们通常在地面上跳跃和行走觅食。它们常见以群体的形式活动,群体大小为4至8只,偶尔可达到25只以下。该种群在繁殖期间群体稳定。飞行时由于特有的锯齿状翅膀,飞行声响亮。日常食物主要为水果、浆果和部分昆虫,如甲虫和黄蜂等。
【鸣叫特征】
长尾丽椋鸟利用鸣叫声与群体成员交流。常发出哼唱般的“elekele”和咳嗽声样的“chuc-chu-chu”,另外还有嘈杂的警报叫声,常被混群中的其它物种识别。
【繁殖习性】
长尾丽椋鸟的繁殖巢主要在树洞或土崖洞内的木质纤维状结构内。通常一窝能产2-4个蓝罩色且有光泽的卵,大小约为27毫米x20毫米,平均重5.5克。雌鸟独自行卵孵化,而幼鸟在树洞中大约21至22天后离开巢穴,期间会受到助于父母辅育和清理巢内废物的两只“助手”的照料。
【外型辨识】
长尾丽椋鸟由于其广泛的地理分布,数量稳定,不符合濒危物种的临界指标,因此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价为低危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