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拟鹂科 > 绒额拟鹩哥属 > 绒额拟鹩哥
绒额拟鹩哥

绒额拟鹩哥

英文名:Velvet-fronted Grackle

学名:Lampropsar tanagrinus

【简介】
绒额拟鹩哥,英文名:Velvet-fronted Grackle,学名:Lampropsar tanagrinus,属于雀形目 拟鹂科(Lampropsar)。

【外形特征】
绒额拟鹩哥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其全身羽毛呈深黑色,带有金属光泽,头部前额拥有一片密集且质软的羽毛,如天鹅绒般光滑。成年雄鸟平均长度约为20.3厘米,重约59.4克;雌鸟略小,体长约19厘米,重约55.2克。喙短而锥形,尾长如扇。雌雄羽色相仿,但雌鸟的光泽略逊于雄鸟。

【生活习性】
绒额拟鹩哥主要栖息于南美洲地区的河流、沼泽、河岸森林和阴凉的种植园等地,尤其偏好湿地。它们通常成群活动,每群3至10只不等,有时会聚集至超过30只。觅食时,它们多在中低植被层活动,并常见于浮水植物上跳跃猎食,食谱以甲虫和飞蚁为主。

【鸣叫特征】
该鸟鸣叫声由刺耳的"chack"声及尖锐的"cheziit"哨音构成。黄昏时分,此鸟常于枝头发出一种快速而略带旋律的咕噜音。

【繁殖习性】
绒额拟鹩哥的繁殖季节因地理区域而异:在圭亚那为3月,在厄瓜多尔为9月,在玻利维亚则为10月和2月。其繁殖模式可能涉及哺乳鸟的帮助。它们的巢一般由根帘构成,并置于树上或灌木丛中,离地面约2米高。每窝通常产3枚淡蓝色、带有棕色和黑色斑点的蛋。

【外型辨识】
绒额拟鹩哥可以通过以下特征与其他拟鹂科鸟类区分开:眼睛色深、喙较短、尾巴呈扇形。相比之下,相较于紫辉牛鹂,绒额拟鹩哥更常见于湿地,并以其独特的鸣声区别开来。

【保护状况】
绒额拟鹩哥已被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绒额拟鹩哥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多个地区,包括圭亚那、哥伦比亚、巴西、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及玻利维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