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鹃鵙科 > 鸣鹃鵙属 > 萨摩亚鸣鹃鵙
萨摩亚鸣鹃鵙

萨摩亚鸣鹃鵙

英文名:Samoan Triller

学名:Lalage sharpei

【简介】
萨摩亚鸣鹃鵙(学名:Lalage sharpei),是一种属于雀形目、鳲科的鸟类,是萨摩亚群岛的特有种。这种鸣鹃鵙的体型约为13厘米,以其橙色的喙和白色的眼虹膜而著称。

【外形特征】
萨摩亚鸣鹃鵙的头部短而钝,体长约13厘米,雌雄在外形上较为相似。上身呈浅棕色,下体偏白并带有淡褐色条纹。头部、颈背及眼基部带有棕色调,背部和肩羽为橄榄棕,翅膀呈黑褐色,边缘泛着白色,显得带有土黄色至赭石色的光泽。尾巴的羽毛也是棕色,且末端颜色较浅。耳羽和颈侧带有赤褐色,并带有褐色条纹。下体白色,颈侧、胸腹和两胁分布着不规则的暗褐色斑纹。眼睛为白色,喙呈亮红橙色,腿和足为深棕色。幼鸟具体的特征暂未记录。

【生活习性】
萨摩亚鸣鹃鵙主要生活在海拔2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偶尔也出现在牛牧场和传统种植园内的有灌木覆盖的地方。它们通常在树冠高处活动,很少降落地面以寻找果实和无脊椎动物为食,行动缓慢,会在灌木和小树的叶片上觅食。

【鸣叫特征】
该鸟种的叫声表现为较低沉的颤音,有时听上去像是急促地呼出气来。此外,还会有五声清脆的‘twee-twee-twee-twee-twee’音符,以及觅食时的复杂叫声。

【繁殖习性】
目前关于该物种繁殖行为的具体信息仍然缺乏。

【外型辨识】
萨摩亚鸣鹃鵙在外观上与斑鳲鵙相比更为矮小,体色也更加浅淡,尤其是在腹部有明显的淡褐色条纹。其独特的鸣叫有助于与其它种类相区分。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IUCN评估显示其保护状况为近危(NT),主要原因是群岛内的原始栖息地受到森林砍伐和畜牧业的影响。

【地理分布】
这种特有种分布于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具体范围包括萨摩亚西部以及波利尼西亚中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