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岛鹃鵙
英文名:Reunion Cuckooshrike
学名:Lalage newtoni
【简介】
留岛鹃鵙,学名Lalage newtoni,是山椒鸟科鸣鹃鵙属的一种鸟类。该物种主要分布于印度洋的留尼汪岛北部的两片山林区域,据信这一分布范围仅有16平方公里。
【外形特征】
成年雄鸟具有灰背暗腹特征,面部似戴面具,而雌鸟则呈深褐色上部与条纹分明的下部。幼鸟略呈棕色,带有显著的白眉线。所有成鸟都具备清亮的哨音“tui tui tui”,常以此作为识别标钥。
【生活习性】
留岛鹃鵙主要栖息于湿润的山地森林冠层,它们喜欢在开阔树枝上活动,对低矮密集的植被有躲避本能,还是以昆虫为主要食物来源,偶尔亦进食部分本地树种的果实。该鸟种行踪隐秘,鲜少鸣叫。繁殖季节为每年9月到次年2月。
【鸣叫特征】
所有成鸟都具备清亮的哨音“tui tui tui”,常以此作为识别标钥。
【繁殖习性】
留岛鹃鵙的繁殖季节为每年9月到次年2月,平均一季产出1-2对幼鸟,每窝孵化时间为15-17天,育雏期历时20-23天,幼鸟离巢后仍需一段时间才能完全自理。
【外型辨识】
成年雄鸟具有灰背暗腹特征,面部似戴面具,而雌鸟则呈深褐色上部与条纹分明的下部。幼鸟略呈棕色,带有显著的白眉线。
【保护状况】
自20世纪70年代起,留岛鹃鵙的种群数量大致维持平稳状态,尽管繁殖对数量曾在两年间下降到25对,但近年来保护措施取得一定成效,2013年繁殖对数量回升至33对左右。其中,埃克里特岩保护区的设立以及种种控制外来物种措施为种群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持。然而,该种群仍面临外来物种捕食、猎杀、森林火灾及栖息地退化的风险。目前,留岛鹃鵙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极危(CR)物种。
【地理分布】
留岛鹃鵙的栖息环境主要集中在留尼汪岛北部的两片原生亚热带山地森林,具体位于Plaine des Chicots – Plaine d'Affouches地区。它们偶尔会出现在日本红杉种植园,这证明了它们偶尔对外围区域的遗迹和种植园亦有所活动。
【物种区别】
留岛鹃鵙与毛里求斯鹃鵙同源,大约在135万年前分化而出。这些鸟类的初始习性、食性和繁殖行为,都为研究提供了一些关键的生态学信息。通过记录它们的外观特质、行为模式和栖息地特定需求,科学家们得以对其生存状况开展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