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灰鹃鵙
英文名:Black-winged Cuckooshrike
学名:Lalage melaschistos
【简介】
暗灰鹃鵙,学名Lalage melaschistos,英文名Black-winged Cuckooshrike。属于雀形目、鹃鵙科、鸣鹃鵙属。
【外形特征】
雄性暗灰鹃鵙整体呈现深灰色或黑灰色,躯干部位具备金属光泽的蓝灰色或黑灰色,尾羽为黑色,从中央向两侧逐渐变为白色。翼缘有较狭的白色边缘,尾下覆羽白色,腹部多呈灰色。
雌鸟体色较雄鸟偏浅,腹部有轻微的灰色横纹。
幼鸟上体呈棕黑色,下体灰褐色,周身带有白色鳞状斑点。
【生活习性】
暗灰鹃鵙栖息于中低海拔山区的落叶林和阔叶林,冬季也会远离高海拔地区。主要捕食昆虫,如毛虫、甲虫等,偶尔也会取食果实。
【鸣叫特征】
柔和的鸣叫声常序列成高音下降的哨音。
【繁殖习性】
暗灰鹃鵙繁殖期为夏季(4月至7月),筑巢于高大的树木。孵化时会使用泥土、枯草、松针和细根等构建浅杯状巢,内嵌柔软草茎,巢外壁覆盖枯草及苔藓。每巢可产2至4枚蛋。
【外型辨识】
暗灰鹃鵙俗名:平尾龙眼燕、黑翅山椒鸟,属于山椒鸟科,无斑纹,整体呈现出灰色色调,腹部灰色,翅膀部分为黑色,尾部逐渐变白且尖端为白色。
【物种区别】
中国境内包括有暗灰鹃鵙西南亚种、指名亚种、普通亚种和海南亚种等。
【保护状况】
暗灰鹃鵙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中南半岛以及中国部分地区。整体种群数量未量化信息,但相对常见于上述地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入无危物种行列(LC)。
如今,暗灰鹃鵙已列为无危物种(IUCN LC 2018年版),但其栖息地的破坏和较高的狩猎压力可能导致其种群数量面临一定程度的逐步减少。
【地理分布】
暗灰鹃鵙在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喜马拉雅山脉及周边地区的森林地带,冬季则会迁徙至低海拔区域的林木与林地。在巴基斯坦、印度、中国等多地存在稳定的种群,分布尤为广泛。
同时,该物种属于《中国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