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鹃鵙
英文名:Black-headed Cuckooshrike
学名:Lalage melanoptera
【简介】
黑头鹃鵙(学名:Lalage melanoptera),又称斑黑头鹃鵙,是雀形目鹃鵙科鸣鹃鵙属的一种鸟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
【外形特征】
雄性黑头鹃鵙的头部、上胸部及颈部呈现深石板灰色,其余身体部位为淡灰色,腹部为白色。翅膀颜色相比背部更深,初级飞羽边缘带有灰白色斑点,尾羽黑色,并有灰色中央一对尾羽,末端为白色。雌鸟头部为杂色,并带有白色眉纹,上身略显棕灰色,背部与臀部有轻微暗灰色条纹。翅膀和尾部颜色略深于雄鸟;腹部淡黄白,带有宽大的棕色条纹。幼鸟与雌鸟类似,但身体显示更多白色条纹,次级飞羽和上翼覆羽有暗色亚端点斑。
【鸣叫特征】
此物种的鸣叫声音为一系列清晰响亮的哨声,例如:“pee-pe-pe-pe-pe-twe-twee”。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声音会在分别浮现和淹没。
【生活习性】
其栖息地包括开阔森林、次生林、灌木丛、竹林,以及花园、果园、城镇和城市中的树木。常在树木上飞行觅食,喜爱高树栖息,偶尔会降到地面以类似鸫鸟的方式觅食。主要食物包括昆虫,如鳞翅目幼虫,也会啄食果实,如灯笼果和无花果。单独、成对或者形成小群体活动,也常在混合种群的觅食活动中加入。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因地区而有所不同,通常在北印度和尼泊尔为6月至9月,在中印度为6月至8月,在南部为4月至5月;而斯里兰卡则为3月至5月。巢由干草编织而成,像浅盘状,并用蛛丝固定,位于大树的光秃枝桠叉口,离地面2至8米。每窝产卵2至3枚,由双亲共同孵化。
【外型辨识】
雄鸟因其明显的头部特征易于识别,而雌鸟和幼鸟可以通过上体条纹来区分。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黑头鹃鵙的保护级别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黑头鹃鵙主要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也存在于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部分地区。在斯里兰卡,该物种为主要的留鸟;而在印度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全年皆可见,冬季受迁徙个体影响,其数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