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梅花雀科 > 火雀属 > 黑脸火雀
黑脸火雀

黑脸火雀

英文名:Black-faced Firefinch

学名:Lagonosticta larvata

【地理分布】
黑脸火雀广泛分布于非洲大陆,涉及多个国家包括贝宁、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加纳、几内亚比绍、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苏丹、多哥和乌干达。原名酒红火雀,现普遍认为是黑脸火雀下的一个种群(Dowsett和Forbes-Watson在1993年研究确认)。

【外形特征】
雄性具有明显的黑色面部,下体颜色则从灰色、粉色直至玫瑰红色,颜色随着地理位置不同有所差异。雌鸟主要为灰棕色,下体带红色调,其臀部上方为淡色。幼鸟外观与雌鸟相似,但没有粉红色泽,背部为浅红色,下体较淡并无斑点,喙为黑色。成年雄鸟头部与背部为暗灰褐色,胸腹部颜色则介于酒红至暗灰之间,伴以白色小斑点;雌鸟的头部与背部颜色为暗灰棕色,喉部灰白,下体颜色逐渐呈现土黄色。

【鸣叫特征】
黑脸火雀发出柔和连续的哨音。警报时,声音会快速上升为尖锐音符序列,每秒大约8至14个音符,常以断续的喋喋不休方式出现;其歌曲由2至4个凄凉的哨音组成,频率在3至5kHz之间,有时会上升、下降后再上升,持续时间为0.3至0.4秒。

【生活习性】
黑脸火雀通常栖息于有树木的草地、Combretum-Terminalia林地、竹林、岩石脊上的矮灌木丛等地,特别是靠近水源的环境。它们活动在比较密的树林区,单独或成对觅食,有时会与其他蜡嘴雀群混群觅食。主要食物为白蚁和直径1至2毫米的小型草籽,偏好的觅食地点为火烧过的区域。

【繁殖习性】
黑脸火雀通常在1月至6月期间进行繁殖,具体时间依赖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条件。雄鸟在求偶时呈现独特的展示行为,包括在地面跳跃围绕雌鸟并发出轻柔的声音,有时还携带羽毛。巢穴精致构造,主要由细草构成,内部铺有柔软的草茎、草穗和羽毛,通常置于高草丛或离地不超过1米的灌木丛中。每窝产卵3至4枚,孵化期大约为11至12天;幼鸟雏期为17至19天,离巢后继续由父母喂养8至14天。

【外型辨识】
其他成员相比,黑脸火雀的性别差异十分清晰。雄性具有独特的黑色面部特征,雌性则以灰棕色和带有红色调的下体为其特点。此外,还可以通过他们白色的尾巴下方和深色的喙来辨别与同行其他火雀之间的区别。

【保护状况】
该物种已列入IUCN无危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