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鸮形目 > 鸱鸮科 > 渔鸮属 > 菲律宾雕鸮
菲律宾雕鸮

菲律宾雕鸮

英文名:Philippine Eagle-Owl

学名:Ketupa philippensis

【简介】
菲律宾雕鸮(学名 Ketupa philippensis),属于鸱鸮科渔鸮属的大型猫头鹰,仅分布于菲律宾的特定岛屿。该鸟体型较小但在当地猫头鹰中是最大的一种,全身覆盖暖棕色羽毛,腹部颜色较浅,拥有明亮的黄色眼睛。

【外形特征】
体长40-43厘米,翼展约为48英寸,翅膀长35厘米,雌鸟通常体型较大。成体外表呈深红棕色,背部明显有条纹,头部、胸部和上身均为棕红褐色,翅膀及尾巴带有深棕色和红褐色的条纹,腹部至下腹部为淡黄白色,带有深棕色条纹。其鸣声突出,为鸱鸮科中具有独特特征的一种。脚上羽毛延伸至脚趾基部,虹膜黄色至金黄色,带有显著而覆盖着外侧旋转的耳羽簇,面部盘呈红褐色。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沿河湖附近的低地森林、林缘、山脚森林、椰子种植园及次生林斑块中,活动范围可高达1025米(Luzon)和1170米(Mindanao)。作为顶级捕食者,它们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或鸟类为食,使用强健的爪和喙捕捉猎物。

【鸣叫特征】
菲律宾雕鸮的叫声多变且了解有限,雄性会发出间隔约4秒的低音断音:"bububububu...",还有类似“aheeehhh”或“eeehhh”的鸣叫声,每3到4秒重复一次。

【繁殖习性】
已知于菲律宾的Negros Occidental中的NFEFI-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内成功繁殖,相关繁殖细节未公开。

【外型辨识】
在当地的生态区域内,菲律宾雕鸮是无可混淆的物种,根据体型、色彩及叫声,能够区分它们和其它雕鸮属。例如,mindanensis亚种体型较大,上体颜色更暗而下体带有更重的条纹。

【保护状况】
IUCN将该物种列为易危物种(VU),CITES则标注为II级保护。尽管其数量估计在2500-10000只间,但因低地森林破坏与潜在的捕猎威胁,该物种数量快速减少。

【地理分布】
分布于菲律宾的Catanduanes、Samar、Bohol、Mindanao、Luzon、Leyte及可能存在的Sibuyan岛。在1994年,Manila Zoo里发现了超过10只个体,暗示该物种在当地可能是相对常见的而非仅仅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