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鸮形目 > 鸱鸮科 > 渔鸮属 > 黄雕鸮
黄雕鸮

黄雕鸮

英文名:Verreaux's Eagle-Owl

学名:Ketupa lactea

【简介】
黄雕鸮(学名:Bubo lacteus),又称 Verreaux's Eagle-Owl,属于鸮形目鸱鸮科渔鸮属的一种鸟类。它是非洲最大的猫头鹰种类之一,并且是世界上第三大重的猫头鹰种类。

【外形特征】
黄雕鸮的身体长度约为60-65厘米,翼展可达140-164厘米。雄性黄雕鸮体重在1615-1960克之间,雌性则更重,可在2475-3115克之间。黄雕鸮的外观以灰色为主,带有一些暗色条纹勾勒面部。其明显的耳羽簇和深褐色的眼睛尤为显著,白色的圆形眼圈被黑色边缘环绕,背部的羽毛以灰褐色为主,翅膀上则带有白色的斑点,前翼和尾羽呈现出深浅差异的棕色,下体则倾向于白色,带有细腻的灰褐色波纹,尤其是胸部斑纹最为稠密,脚趾和跗跖全长覆盖羽毛。其嘴为淡奶油色,在基部有黑色绒毛。

【生活习性】
黄雕鸮是黄昏至夜间活动的生物,栖息地多为干燥的灌木草原和半沙漠地区,偶尔也会入驻有大型树木的环境,如森林和灌木丛,它们偏好利用大树作为休憩和繁殖之所。黄雕鸮的食谱主要是哺乳动物,特别是中型的啮齿目和兔子,同时也会捕食大型鸟类。其体型和强健的竞争能力使得它们在与同类如横斑渔鸮等捕食者对抗中能够占据上风。

【鸣叫特征】
黄雕鸮发出一种深沉的‘gwok gwok’叫声,这种声音传播得非常远,有时甚至能穿透5公里的距离。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多在3月至9月期间,黄雕鸮通常会在其他大型鸟如鹰、秃鹫、秘书鸟等的旧巢中筑窝,或者在树洞中筑巢。黄雕鸮每次产卵1-2枚,平均孵化期为32-39天,雌鸟承担主要的孵化任务,由雄鸟负责提供食物。小黄雕鸮孵化后大约62-63天之后能出巢,但在出巢后的3个月内仍依赖父母喂养。

【外型辨识】
黄雕鸮可以通过其粉色眼睑、深色的耳羽簇以及巨大的体型来与非洲其他大型猫头鹰区别开来。另一些与之近似的品种如横斑雕鸮,它们常栖息于更为密集的森林环境,并且外观色彩更深。

【保护状况】
黄雕鸮的保护状态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的近危(NT)等级。由于其广阔适用的生存环境,黄雕鸮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仍面临来自农药污染、人类侵害以及栖息地破坏的威胁。

【地理分布】
黄雕鸮广泛分布于非洲南部至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阔地区,这包括塞内加尔、苏丹、埃塞俄比亚直至南非。它们在西非往往更喜欢栖息在靠近河流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