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鸮形目 > 鸱鸮科 > 渔鸮属 > 乌雕鸮
乌雕鸮

乌雕鸮

英文名:Dusky Eagle-Owl

学名:Ketupa coromanda

【简介】
乌雕鸮(Ketupa coromandus),学名为Bubo coromandus,是鸱鸮科、渔鸮属的一种大型猛禽。它们以其显著的耳羽簇和独特的颜色模式,加上灰色的羽毛和黄色的虹膜而闻名。乌雕鸮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包括巴基斯坦、泰国和中国的东部地区。

【外形特征】
乌雕鸮体长约为48-60厘米,呈灰褐色,耳羽簇显著且呈圆顶状,面部盘较淡,边缘有细黑线。上部羽毛为暗棕色带灰,具有细长的暗褐色条纹和淡色斑点;尾巴深棕色,带有条纹,尖端较浅;下体极淡灰白,散落有黑色细密条纹。虹膜鲜黄,喙蓝铅色,趾呈铅灰色,足部完全被羽。幼鸟主要呈红褐色,头部偏灰。

【生活习性】
乌雕鸮栖息于一些特定生态区域,如水源丰富的山地森林和平原地带,而不常现身于干燥和沙漠环境。它们在白天和晚上都较为活跃,特别在阴天和黄昏较为显目。它们是留鸟,主要以除大型鸟类之外的多种动物为食,包括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以及昆虫。

【鸣叫特征】
它们的叫声为一系列低沉加速的喉音,开始时为“wo wo wo wo wo-wo-wowowo”,逐渐转为低沉的隆隆声“woo-woo-woo”。此外还善于模仿其他动物的叫声。

【繁殖习性】
乌雕鸮的繁殖季节通常为11月至次年2月,它们更偏好利用已有的鹰类旧巢作为繁殖场所,少见到有在地面上筑巢的行为。乌雕鸮会重复使用一个巢多年,并在这期间添加用于补充的巢材。每个繁殖周期能够产出1-2枚卵。

【外型辨识】
乌雕鸮与其他类似物种的区别在于其下部的条纹和肩部的白色斑点。klossi亚种则较暗,上部相对较无白点,有利于与其他亚种区分开来。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乌雕鸮被列在无危类别(LC),在2021年2月5日之前,它曾被列为中国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级。乌雕鸮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洋界的森林地区,东部许多地方也能窥见其踪迹。

【地理分布】
乌雕鸮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包括巴基斯坦、泰国和中国的东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