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雀鹀科 > 灯草鹀属 > 暗眼灯草鹀
暗眼灯草鹀

暗眼灯草鹀

英文名:Dark-eyed Junco

学名:Junco hyemalis

【概述】
暗眼灯草鹀(学名:Junco hyemalis)属小型鸣禽,广泛分布于北美的温带至北极地区。繁殖季节此鸟栖息于针叶林或混交林内,冬季则集群活动于美国南部至墨西哥。此鸟受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无危(LC)。


【外形特征】
体长14-17厘米,体重18-30克。该物种具圆头、长尾和淡粉色喙,翅膀后缘为黑色且带有白色边缘。白色腹部与纯白色的尾下覆羽形成鲜明对比。雌雄羽毛颜色存在显著差异,雄性比雌性颜色更深,而幼鸟则带有浅色条纹,嘴边缘最初是粉橘色。

【鸣叫特征】
鸣叫声为一种颤音,与棕顶雀鹀相近,但更为复杂。

【生活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活动于不同类型的森林,包括针叶林和混交林。非繁殖季节倾向于开放林地,甚至城镇、农业用地和草地。

【食性与行为】
主食为昆虫和种子,活跃在地面或灌木丛中。常集群觅食,尤其是非繁殖季节。

【繁殖习性】
繁殖季在4月开始,巢筑于地面或草丛中,由草和苔藓制成,顶部有动物毛发衬里;每窝产卵3-6枚。孵化期约12天,幼鸟离巢9-14天后。

【外型辨识】
多个亚种展示显著的地理多样性,过去这些亚种中有的被分类为独立物种,但随着科学研究深入,归类逐渐修正。所有各项科研支持并证实了其分类及群居行为的多样性。

【保护状况】
暗眼灯草鹀受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暗眼灯草鹀的繁殖区位于北美北部和西部,主要的非繁殖区延伸至南部美国乃至墨西哥。有的种群倾向永久性居留,而另一些则表现出高度迁移的特性,冬季常常出现在范围内的居民区。